正文 第5章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話農功請同操家政(2)(1 / 3)

“隻不知這塊圈地,我家可有個什麼執照兒沒有?”安老爺道:

“怎的沒有!凡是老圈地都有部頒龍票;那上麵東西南北的四至,都開得明白。隻是老年的地,不論頃畝,隻在一夫之力,一夫能種這塊地的多少土計算,叫作一頃。所以那頃數,至今我再也弄不清了。”何小姐道:“果然如此,那就好說了。有了執照,不愁找不出四至來;按著四至,不愁核不出頃數來;憑頃數,不愁查不出佃戶來。佃戶一清,那戶現在我家交租,那戶不在我家交租,先得明白了,便可查那不在我家交租佃戶名下地租,年年都交到什麼人手裏。查出下落來,如果是迷失的、隱瞞的,怎能便由他隱瞞迷失!隻要不究他的已往,便是我家從寬了。即或其中有莊頭盜典出去的,我們既有印契在手裏,無論他典到什麼人家,可以取得回來的。如果典價無多,拿著銀子照價取回來,不和他計較長短,也就是我家從寬了。這等一辦,又加增了進項,又恢複了舊產,豈不是好!況且這地又不隔著三五百裏,都圍著家門口兒,也容易查。隻要查得清楚,敢怕那租子比原數會多出來,還定不得呢!”張姑娘道:“我姐姐這話,說的可真不錯。我到了咱們家這一年多,聽了聽京裏置地,敢則和外省不同,隻知合著地價,計算租子,再不想這一畝地有多大的出息兒。就拿高梁一項講,除了高梁粒兒算莊稼;高粱苗兒,就是苕帚;高粱杆兒,就是秣秸;剝下皮兒來,織席作囤;剝下桔擋兒來,就插燈籠插匣子;看不得那棍子岔子,隻作火燒,可是家家兒用得著的;到了鄉下,連那葉子也不白拋,那一樁不是利息?合在一處,便是一畝地的租子數兒。就讓刨除佃戶的人工飯食、牲口口糧去,隻怕也不隻這幾兩銀子。”

安老爺靜聽了半日,向太太說道:“太太,你聽她兩個這段話,你我竟聞所未聞。”安太太道:“不然我為什麼說她們說的有點理兒呢!”安老爺道:“我隻不解,算你兩個都認真讀過幾年書,應該粗知些文義罷了,怎的便貫通到此?這卻出我意外。”

何小姐笑說道:“公公隻想:我妹妹呢,她家本就是個務農人家;到了媳婦,清山一住三年,眼睛看的是這個,耳朵聽的是這個,便和那些村婆兒、村姑兒講些的話兒,也無非這個。媳婦們兩個,本是公婆特地娶來的,一個南山裏的,一個北村裏的,怎的會不懂呢?”

安老夫妻聽了這話,益加歡喜。安老爺便說道:“話雖如此,也虧你兩個事事留心。隻是要清這項地,也須費我無限精神;便說弄清了,果然莊頭有些私下典出去的,此時又那裏打算這許多地價。”公子聽到這裏,便站起來稟道:“現放著鄧九太爺給玉鳳媳婦幫箱的那份東西呢?”老爺道:“唉!那原是她師傅因她娘家沒人疼她的一番深心,自然該留著她自己添補使用,才不負人家這番美意。怎的作這項用度起來?”公子又回道:“她兩個現在的服食器用,都經父母操心,賞得齊全,既沒可添補的地方,月間又有照例的月費,及至有個額外用錢的去處,還是和父母討,獨自己還用添補些什麼?自然該把這項進奉了父母,作這樁正務才是。”說著,便跪了一跪,說:“務必請父母賞收。”安太太道:

“不害臊,人家媳婦的東西,怎麼用你來這麼獻勤兒呀?”安太太這句話,可招出他後天的一點兒書毒來了,笑道:“回母親,哪是她的?連她還是我的;是我的便是父母的。禮,子婦無私貨,無私蓄,無私器,這等講起來,哪又是她的?何況此舉,本出於媳婦玉鳳自己的意思,並且不但她一人的意思,便是金鳳媳婦,也所見略同。不過這話,理應兒子代她們稟白,才合著唱隨的道理。”安太太道:“阿哥,你別嘔我,你隻和我簡簡捷捷的說話。

這也值說得沒三句話,又背上了這麼一大車書。”誰知他這車書,倒正合了乃父之意,點頭道:“這話太太自然該聽不明白,然而卻正是婦道應曉得的。那《內則》有雲,凡婦不命適私室,不敢退;婦將有事,大小必請於舅姑;子婦無私貨,無私蓄,無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與。這篇書,正所以補《曲禮》不足。玉格這話,卻是他讀書見道的地方。”金、玉姐妹見公公有些首肯,便一齊說道:“這項金銀,現在既白放著,況且公公眼下,是不打算出去的了,便讓玉郎明年就中舉人,後年就中進士,離奉養父母,養活這一家,也還遠著的呢!這個當兒,正是我家一個青黃不接的時候兒,何況我家又本是個入不敷出的底子,此後日用有個不足,自然還得從這項裏添補著使,與其等到幾年兒之後,零星添補完了,另打主意。何如此時就這項上,定個望遠的主意,免得日後打算。如果辦得有個成局,不唯現在的日用夠了,便是將來的子孫,也進則可仕,退亦可農。這話不知公婆想著怎麼樣?”

安老爺聽了,連連點首說道:“善哉!三年之內,無饑饉矣!”說了這句,又低著頭,尋思了半晌,說道:“還有一節難處,果然照這話辦起來,自然要辦個澈底澄清。那算方田,核堆垛,卻得專門行家,我是遜謝不敏,玉格又不能;便是我家這幾個家人,也沒個能的,豈不是依然由著那班莊頭撥弄?”公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