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虛吃驚遠奏陽關曲真幸事穩抱小星衾(7)(1 / 3)

無論安水心先生那等的德門,安龍媒那樣的天性,斷不得遭這些孽障。便算夢幻無常,請教這部天理人情的《兒女英雄傳》後首該怎的歸著?因此天理人情,早已暗中給他安排了一個烏克齋在那裏。這個烏克齋正是安老爺的受業門生,又正是安公子的會試老師。讀書人看得師生二門情義最重,況他又在當道,一時不忍看著他這位恩師日暮倚閭,這個高弟天涯陟岵,心裏早想從中為些力,把這樁事斡旋轉來。隻是旨意已下,怎得斡旋轉?他也正在十分作難。不想正在這個分際,卻好就穿插出朝廷設立觀風整俗使的這等好機會來。

讀者,你道這個觀風整俗使,端的是怎生一個來曆?這話說來,越發繞了遠兒了。清聖祖康熙佛爺在位,臨禦六十一年,厚澤仁深,普被寰宇,真個是萬民有福,四海同春。那些百姓,如果要守分安常的,鑿井耕田,納有限太平租稅,又何等的不快活!無如眾生賢愚不等,也就如五穀良莠不齊;見國家承平日久,法令從寬,人心就未免有些靜極思動。其中有膀子蠻力的,不去靠弓馬於功名,偏喜作個山闖子,流為強盜;會兩句酸文的,不去向詩書求道理,偏喜弄個筆頭兒,造些是非。甚至有業畫符念咒,傳徒教習的;有等養蠶種盅,惑眾害人的,這大約總由於人心不淳,因之風俗不厚。康熙佛爺在位之日,也曾降了煌煌聖諭,告天下兵民;後來佛爺神馭賓天,雍正皇帝龍飛在位,這代聖人正是唐、虞再見,聖聖相傳,因此一登大寶,便親製“聖諭廣訓”十六條,頒發各省學宮,責成那班學官,按著朔望,傳齊大眾,明白講解。無如積重難返,不惟地方上不見些起色,久而久之,連那些地方宮,也就視為具文。那時如湖南便弄成彌天重犯的那等大案;浙江便弄成名教罪人那等大案;甘肅便有民變的案;山東便有搶糧的案。朝廷也曾屢次差了廉明公正大臣出去查辦,奈“法無三日嚴,草是年年長”。當朝聖人早照見欲化風俗,先正人心;欲正人心,先端人望;便在朝中那班真正有些經濟學問的儒臣中,密簡了幾員,要差往各省,責成整綱飭紀,易俗移風。因此特特命了這官一個銜名,叫作觀風整俗使。隻是這班人出去,雖有職任,沒有衙門;便有衙門,還須牙爪,凡如這些,都不是一時趕辦得來的。當下便又有旨,交廷臣會議;廷臣議得,查各省學政,本有個教士之責,士習果端,民風自正,且有現成的衙門,額設的吏役;便請由各該省學台上,兼充了這個觀風整俗的欽差,責成他去整頓地方。奏上時,朝廷準奏有旨,不但地方上的風俗責成他整頓,便那省的文武大小官員,但有不守官箴、不惜民瘼的,一並準他一體奏參。這樁事,但凡記得些老年舊事兒的,想都深知,不是燕北閑人扯謊。

那時自設立了這個觀風整俗使之後,一向如浙江、甘肅、湖南幾省,都放得有人;隻有山東這省,因前任學政不曾任滿,尚在不曾放人。恰好一日,山東巡撫奏報該省學政因病出缺;聖意正因山東地方連年盜賊出沒,騷擾地方,想要用一個年輕誌壯的旗員去振作一番,卻又一時不得其人。因烏大人是個掌院大臣,便命他在翰詹班裏說幾個人來。烏大人想了想,自己素日深知幾個裏頭,不是年紀過大,便是人地不宜。一念便想到由國子監祭酒新放烏裏雅蘇台參讚大臣的這個安驥身上。當下便把這話奏明,還申說了一句,說:“這安驥已有成命,放了他烏裏雅蘇台參讚了,隻恐更改不便,請旨定奪。”他奏了這句,靜聽旨意,卻見聖人點頭不語,隻降旨道:“再說吧!”烏大人隻道這話奏得不合聖意,倒著實有些害怕。那知天下事,無巧不成話,隻這個彎兒裏,當下就套出個彎兒來。

原來那個當兒,正有一位內廷行走的勳舊近信大臣,因和他家東床一對口角,翁婿兩個竟弄到彼此上折子對參起來。這位大員,便是當日安老爺要到河南以前,那位卜德成卜三爺來給公子提親的那個隆府上。他家這個姑爺,便是上次禦門放了閣學的那個乾清門侍衛。彼時聖人見內廷近臣這等不知大體,龍顏大怒,登時把他翁婿兩個逐出內廷,又開了許多緊要官項,將兩個交部嚴加議處。這事隻在烏大人保奏安公子的前兩天。隔了沒兩日,部談上去,朝廷便把那位大員降了個頭等轄,放了烏裏雅蘇台參讚;他家那位姑爺,革去閣學,賞了個藍翎侍衛,在大門上行走。又一道旨意,便把這閣學缺放了安驥,就放他山東學政兼觀風整俗使,一體欽加了副都禦史銜。

讀者,請看這場因果,若不是他安家一家的德門積慶,和氣致樣,怎的有這般意想不到的天人扶湊?卻不道隻這等一番穿插,倒正應了安公子中舉那年張親家太太說的那句快話兒,真個他就作了八府巡按了。此時他一家怎的樂法,不得言;大概而論,總樂不過他家那位新人珍姑娘。你道這話怎講?假如安公子依然當他那個國子監祭酒,安老爺怎的就準他納妾?便是放了山東學政,金、玉姐妹一時不能同行,轉眼之間,分娩了也就去了,安老爺就怎的準他納妾?不想朝廷無端的先放了他個烏裏雅蘇台了,改了山東了。這個當兒,珍姑娘的頭是磕了,臉是開了,生米作成熟飯了,大白鴨子是飛不到那兒去了。安老爺憑是怎的個方正,難道還背得出第二部《四書》來不成?你看這可不叫作運氣來了,昆侖山也擋不住麼?還和她講什麼城牆不城牆呢?隻是可憐,她隻知感激二位奶奶,老爺太太,甚至感激烏大人,感激萬歲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