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發生在殷商王朝末年,以殷商五百餘年曆史為大背景,為方便您的閱讀,在此將殷商自成湯至帝辛間曆史史實梳理如下。
《詩經商頌玄鳥》文中曾言:“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玄”即為黑,“玄鳥”即黑鳥,在當時即是指燕子。“商”,即為商代始祖“契”!相傳在我國古代黃河下遊,在一個夷族部落中有一個叫簡狄的女子,有一天和另外兩個女子在河邊戲水,突然一隻燕子飛到河邊,落下一個蛋。簡狄將其撿起吞下,沒想到不久竟懷了孕,還生下一個男孩,取名為契,即後來殷商一族的先祖。傳聞雖然荒誕,卻為契的後人世代信奉。
契興於大禹之時,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於商地,商族由此起源。在商地,商族得以繁衍生息,後在數百年曆史中多次遷徙,幾經滄桑,至夏朝末世君王桀即位時,商已是夏朝東方一個諸侯大國,定都亳地,此時在位的,正是後來與堯舜禹齊名的商湯!夏桀生性殘忍,暴虐無道,建傾宮,寵妹喜,殺終古關龍逄,殘害百姓欺壓諸侯,弄得天怒人怨。在夏朝天下一片混亂之時,商湯應時而起,在賢相仲虺、伊尹輔佐下,結交諸侯善待百姓,伐葛伯、征韋顧、滅昆吾,剪滅夏桀羽翼,最後聯合各地諸侯,集舉國兵力西討夏桀,經鳴條之戰大敗夏軍主力,之後占領夏都掃滅夏軍殘餘,俘虜夏桀,將之放逐於南巢監禁,夏朝滅亡。
滅夏之後,成湯定都於西亳,以商為國號。殷商近六百年江山,由此開始!
湯立國後,勸課農桑,於民生息。誰知立國不久,便遇連年大旱,河幹井涸,禾苗不生。湯在王都郊外桑林設祭壇求雨,卻祭祀多日而不得。無奈之下,湯欲以自己為祭品焚燒己身祭祀,最後竟真的大雨普降,世人皆言是湯的誠意德行感動上蒼。旱情解除後,湯仿夏朝製度巡守天下,他還下令減輕各地諸侯的進貢,諸侯可以根據自己封地的特產因地製宜采辦,受到各地諸侯方伯擁護。
湯在位十三年後病逝,由於湯長子太丁早亡,王位傳於次子外丙,外丙在位三年而亡,王位又傳於外丙之弟仲壬,也僅在位四年,之後太丁之子太甲繼位。太甲見國勢太平,便耽於享樂,不理政事,連伊尹勸諫也不聽。伊尹無奈之下,索性囚太甲於王宮郊外的桐宮,自己親理國政。直至三年後,太甲真心悔過,伊尹才歸政於他。太甲複位商王後修德安民,殷商因此更加強盛!
太甲在位十二年而逝,王位經沃丁、太庚、小甲至雍己。自太甲歸政至雍己即位,期間約五十多年。殷商雖國勢總體平穩,但各諸侯國勢力也日漸坐大,漸漸停止了對商王朝的供奉和臣服,而王族貴族也日益腐化墮落,殷商危機越來越重,漸顯衰落之勢。雍己死後,其弟太戊即位。
繼位時,太戊還隻是個少年,隻圖玩樂而懶於朝政,伊陟、巫鹹等一批朝臣見之不禁憂急如焚。有一次在王宮庭院中,太戊發現在一棵桑樹下,竟又無緣無故長出一棵穀樹。太戊見之十分惶恐,伊陟言道,這是妖物在作祟。世上妖物都勝不過德,必是大王有什麼失德之處才出此異象。現在隻有善政修德,才能免除危機。太戊果然驚恐不安信以為真,下令在王都郊外舉行隆重的祭祀。從此一改前非,以德治國勤政愛民。在伊陟,巫鹹,臣扈等當時一批賢臣輔佐下勵精圖治,終於挽回頹勢,殷商國力日益恢複,至太戊末年,就連商朝邊遠的夷族也紛紛歸附,殷商得以中興。
太戊在位七十五年而逝,其子仲丁即位。其時商朝以亳為都多年。日漸坐大的王族貴族勢力處處掣肘王權,為擺脫他們的控製和爭鬥,仲丁遷都於囂。仲丁逝後,其弟外壬即位,繼位不久殷商兩個重要的諸侯國,姺國和邳國發生叛亂。外壬在位十年,王位由其弟河亶甲繼成,河亶甲即位後又遷都於相,並先後平定姺、邳的叛亂。河亶甲去逝後,祖乙即位,將王位遷於黃河北岸的耿地。卻不想還沒等王都完全建好就為洪水所淹,無奈之下隻得又遷於庇。在這裏祖乙在巫賢、彭伯、韋伯等臣僚輔佐下,對內發展生產,增強國力,對外安撫諸侯四夷,殷商複興。祖乙逝後,王位經祖辛、沃甲、祖丁之後傳於南庚,其時王族貴族爭權奪利加劇,為擺脫控製,南庚又遷都於奄,其後王位傳於其子陽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