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發現逆商1(1 / 3)

逆商在瞬息萬變、險象環生的逆境時代顯得格外重要。沒有永恒的失敗,隻有暫時的不成功,應付逆境的能力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生命價值,使你以不變的心態應對萬變的逆境,從而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生活在逆境時代

我們生活在逆境時代,世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你仔細地觀察,會發現失望的情緒在不斷噬取一些公司、機構、家庭、學校和孩子的鬥誌,而很多人就此埋沒在失敗中。

2006年,美國有關部門曾對200多位中老年人圍繞“您覺得現在的生活比年輕時更輕鬆嗎”這一主題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令許多人感到驚訝:他們居然對年輕時經濟蕭條的艱難生活不覺辛苦,反而覺得如今的生活比以前更艱難。

其中一位受調查者說:“要是在今天,我才不會想去工作。競爭、信息、疾病、環境……步調變化得越來越快,我經常得擠出時間同家人、朋友相聚,人們恨不得一天有48個小時。”

還有一位受調查者說:“唉,現在艱難得多!要是在今天,我真不會去做母親,現在養孩子太難了,為了養活他,雙親都必須工作,在過去哪有這樣的事!”

隨後的30個月,幾百位公務人員、公司老板以及成千上萬的各階層人士都接受了調查,約有90%的被調查者認為:生活很艱難,而且越來越難。

要麵對日漸積累的逆境是很殘酷的現實。工作熱情的消退,經濟危機的加劇,環境的惡化……你一定領略到了這種天長日久積累的、慢慢變化的力量,也就是逆境的力量。所有這些,沒有一樣是一夜變成的,而是逐漸變化的結果,隻是我們平時不覺得而已。

很多人認為,到了一定年紀,平均每天會攤上多達20件的倒黴事。看看自己,看看周圍的人們,你一定會有同樣的感覺。

也許,早上8點以前,當你打開報紙,卻發現報紙上登的都是這些新聞:有些金融巨鱷正對收購或兼並公司表現出興趣,或者,現在的孩子平均一星期有47個小時要接觸不良信息。這讓你馬上想到了自己的公司及兒女。

也許,不管你如何動足腦筋設計出行的交通線路,卻總會發現到哪裏都遭遇堵車、道路整修,或者停車場已經塞得滿滿當當,而一向誤點的航班依舊讓你沒脾氣,一場約會就這樣錯過了。

也許,你來到辦公室後,卻發現有很多電子郵件和電話留言正等著你,很多棘手的文件和其他雜務需要處理。

也許,你晚上回到家,草草地吃完晚飯後,坐下來翻翻報紙,卻聽見兒子在咳嗽,病情看樣子在加重,或者他很健康,卻在一旁不安分地大叫大嚷,吵得你無法安心……

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生活在逆境時代,世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失望的情緒在不斷噬取一些公司、機構、家庭、學校、孩子的鬥誌,而很多人就此被埋沒在逆境中。

每個人都知道,在寒冷的冬天,自然界中的許多生物都會死去,它們或者是因為自身無法抵禦寒冷,或者是因為賴以生存的食物消失了。寒冷與動植物存活之間存在一個反比關係,正如逆境與成功者之間的關係一樣。環境越惡劣,迎接挑戰的人就越少,也就是說遇到的問題越大、越困難,那麼,能解決它、願意解決它的人就越少。

在逆境麵前,很多人選擇了放棄。他們不僅放棄了可以經由努力獲得的成功,而且放棄了對未來的希望。放棄和喪失希望,將會給這個人帶來更大的逆境,因為現在的逆境會變得越來越糟糕,這樣惡性循環,以至越來越少的人願意去跨越看起來越來越厚重的逆境牆。

逆境有三個層次

逆境在生活中是實實在在、不可避免的,先從個人開始,然後不斷積累,影響到你的工作環境,最後達到全社會的範圍。

社會逆境

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在經曆著一場巨大的變化。災難、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犯罪、經濟安全、金融危機等日益讓人擔心,史無前例的環境破壞、家庭破裂、社會道德的危機、恐怖襲擊、對法律和教育體製喪失信心等所有變化,統稱為社會逆境。

犯罪是許多人關注的首要問題。據美國《亞特蘭大月報》統計,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暴力犯罪成為許多美國人十分關注的問題,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將成為更多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作為對此情況的反應,克林頓總統在任時通過了一項犯罪議案,在全國增派10萬名警察,但實際情況是,需要新增500萬名警察,才能達到1960年美國的警察與罪犯比例。

更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犯罪。學校不再是孩子們的安全避難所,每天,美國有20%的高中生帶有武器,槍支更是泛濫成災。據《今日美國》報道,42%的高中生暴力行為增加,25%的高中生經常擔心自己的安全。這個問題對於10~20歲之間的女性青少年更為嚴重,她們中30%的人受到性攻擊。

家庭既是社會逆境不斷上升的原因,又是它的症結所在。今天,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新婚夫婦將以離婚或分居而告終,雙親加孩子的傳統家庭模式在所有家庭中所占的比重正急速下降,而單親家庭的比例在急速上升。

孩子的道德培養問題也很嚴峻。2/3的美國青年不再相信“十戒律”,沒有任何對錯觀念,76%的美國人認為社會道德在日趨衰落。

許多人向教育製度尋找答案。然而,到底是誰在教育孩子們呢?學齡前兒童平均每天看4個小時電視,十幾歲的少年平均每個星期花1.8小時閱讀書刊,5.6小時做作業,21小時看電視。孩子們平均每天花5分鍾與父親相處,花20分鍾與媽媽相處。由於政府對電視節目的檢查力度不夠,大多數孩子到上完小學時至少觀看了10萬次暴力行為。

對許多人來說,教育並沒帶來希望。大約有35%的大學畢業生從事的工作並不需要大學學曆,這比5年前上升了15%。

所有這些,都讓人們感受到自己正處於越來越嚴峻的社會逆境中。

工作逆境

社會發展越快,生活就越發讓人無奈。許多曾經為了希望而打拚的人們臉上不再有微笑,眼睛裏流露出的也不再是自信和堅定。當你無法完成曾經可以輕鬆做完的工作,身體與精神上就會承受無法抑製的疲勞與焦躁,開始徹夜失眠,記憶力衰退,有時甚至有輕生的念頭,這都讓你無法正常應對工作或者生活中的更多挑戰。不管你相不相信,工作逆境正一步步侵蝕你完美生活的構想。

在辦公室中忙碌工作的秘書,她們的任務就是影印、回答電話和替總經理跑腿,或者像啄木鳥似的在打字機和終端機前敲打著,她們並不需要提重物或沉思一些重大決策,而且她們的工作環境有空調設備,且地上鋪設著柔軟的地毯,辦公室內甚至還放著優美輕快的音樂,十分舒適。

也許你會認為她們從事著舒心的工作,但若觀察一下健康統計數字,看看哪些員工隨著薪水增加把胃潰瘍和心髒病的問題也一起帶回了家,你將會發現,這些秘書和行政職員在其中高居首位。

我們通常認為,那些最危險或最有壓力的工作,是必須與有毒化學藥物為伍的工作,要消耗體力的工作,或者是困難重重的高層管理決策工作。毋庸置疑,這些工作有它們的壓力和危機,但是,也有許多細微的因素,可以將那些最微不足道的工作轉變成激烈痛苦的經驗,帶給成千上萬的人。

例如,你的工作若強迫你必須配合電子或機械設備的速度的話,你可能就會感到壓力了,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那些反複且枯燥的工作上。如果你的工作非常有意義,責任很大,但回饋很少,你也會感到有壓力。如果老板每分鍾都盯著你,如果你的工作整天都坐著或站著,如果你需晚上工作——所有這些情況都可能造成較大的壓力。

美國的史密斯博士說,壓力工作的一般特征是,工作時間長、薪水低以及工作速度由機器或主管決定,本人根本無控製力可言。

工作壓力著實是一個最複雜、最棘手的重要壓力,因為它牽扯了許多不同類的壓力,如環境的、生理的、人際的,再加上一般的決策壓力、限期和限額壓力。

在這個用秒來衡量時間的時代,大多數人總在茫然地重複著“忙”的口吻,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麼。很多人總是或多或少有著這樣的感受:壓力越來越沉重,自己卻無法擺脫,都市中寫字樓裏的白領群體尤其成為壓力追逐的對象。

你是不是也在每天工作8小時,幹一件自己討厭的事情,然後睡8小時,再利用剩餘的8小時來恢複,試圖忘記一天積累起來的壓力和挫折感呢?

而當經濟危機降臨的時候,對許多上班族而言,則意味著更大的、更不確定的工作逆境。

個人逆境

在逆境體現層麵中,自上而下,從社會逆境到工作逆境,最底層的就是個人逆境。任何思維和變動都是先開始於個人的,也隻有在這個層麵上,個人才能起作用。麵對日積月累的逆境,這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

個人所麵臨的逆境可能會表現為:體重增加、頭發變白甚至開始脫落、朋友關係冷淡、父母親衰老、鄰裏關係不好、家庭矛盾頻發和經濟糾紛等,這些緩慢但在逐漸增加的逆境,當積累到一定程度顯現出來時,就會嚇人一大跳!

逆境會在日常生活中日積月累,一個可以證明這個觀點的事實是:6歲的小孩平均每天笑300次,而成年人則隻有17次,這就是逆境天長日久的累積效應。對很多人而言,生活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可讓人高興的了。

有一個人,一生落魄,孤獨而又自卑地生活在自己構建的王國裏,得不到別人的承認。

28歲的時候,他愛上了自己的表姐,一個剛剛守寡的孕婦。為了表達對她的愛意,他把自己的手掌伸進熊熊的爐火中,以致於嚴重受傷,差點殘廢。

可這位表姐不理解他這種獨特的愛情表達方式,拒絕了他。為此,他差點走上絕路。

他喜歡作畫,而且是名天才畫家。但是,沒有一個人能讀懂他的畫並認可他作品的價值。他的畫隻能在兄弟就職的小畫廊裏寄售,幾年都沒有售出過一幅,那位管理小畫廊的兄弟差點還因此被老板炒了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