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發現逆商1(2 / 3)

他一生中大概隻售出過一幅畫,題目叫做《紅色的葡萄園》,售價是4英鎊,還是他的兄弟和朋友為了幫助他而買下的。

他最大的希望是能找一家咖啡館展出自己的作品,可是至死也沒有一家咖啡館願意展出他的畫作。

在絕望中,他朝自己腹部開了一槍,卻不足以致命。他對趕來的醫生說:“看來,這次我又沒有幹好。”

這個人就是偉大的畫家凡·高,他死在絕望和曠世孤獨中,安葬儀式也極其簡單。

就是這樣一位天才畫家,他的一生從來都沒有真正掙脫逆境的羈絆,但同樣也是逆境,成就了他的偉大。

個人逆境對人的一生影響極大,生命不可能不經曆各種各樣的逆境,逆境是我們生活中實實在在、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正因為這樣,如何對待和突破逆境,是所有人都必須麵臨和關注的問題。

智商、情商和逆商

什麼東西也不能代替毅力。才能不能,有才能而不成功的人隨處可見;天才不能,沒有成就的天才比比皆是;教育也不能,這世上到處都是受過教育而無所事事的人。缺乏逆境中的生存能力,即使你是天才,即使你具備再高的情商,也一樣不會成功。

——卡爾文·吉利

他們為什麼成功

美國總統尼克鬆成名前的許多日子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

小時候,尼克鬆常常為家裏的店鋪幹活。他早晨4點起床,趕著馬車來回走兩個小時的路程,買回新鮮的蔬菜水果,並把它們洗淨、分類,然後再去上學。即使是假期,他也要到遊泳館當看門員、到雞鴨店拔雞鴨毛。幼時的尼克鬆就在這樣的磨練中一天天地成長。

1934年大學畢業後,尼克鬆進入了條件比較艱苦的杜克大學深造。在一間小木屋裏,四人合睡兩張鐵架床,冬天隻能靠燒廢紙取暖。為了省錢,他早上隻吃一塊糖。為掙錢,他在學校裏找了些事做,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

畢業後緊接而來的就是找工作,成績名列前茅的他此時並未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在紐約,他四處碰壁,隻好回到老家惠蒂爾當律師。為了獲得州律師資格,他花了六個星期準備,學習那些他從未學過卻要考試的知識。幾經波折,他終於通過,命運之神也終於向他敞開了大門。

當然,尼克鬆以後的日子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反而充滿了更多挫折。

1960年,尼克鬆在總統競選中遭到了令他遺憾終生的慘敗。競選雙方的票數是有史以來最接近的一次,如果能在伊利諾、密蘇裏、特拉華和夏威夷幾個州再獲得一些選票,那麼美國曆史就會改寫。

兩年後,尼克鬆人生中出現了另一次更慘重的失敗——競選加州州長失敗。尼克鬆責罵了新聞界,同時,也遭到以美國廣播公司為首的新聞界的報複,這幾乎結束了尼克鬆的政治生命和前途。

曆經了這些失敗後,尼克鬆並未因此而氣餒,他掛牌開張當律師,加強對金融界和企業界的了解、幾次親赴越南了解局勢、撰文發表對國內外政策的看法。

就這樣,8年後,尼克鬆又走上了總統競選台。這一次,經過充分準備的他終於獲得了成功,充滿信心地登上了總統的寶座。

尼克鬆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即使處在絕境中仍然始終堅持不輕易放棄的品質,依然會穿過重重烏雲,看到陽光,看見希望,依靠努力奮鬥最終走向成功。

反觀那些淪落貧民窟、命運悲慘的人們,他們在年齡、宗教信仰、教育背景上存在許多差異,但是,也有個共同特點:他們每個人都被生活擊倒了、每個人都至少遭到過一次打擊、每個人都渴望告訴別人是什麼摧毀了他們、他們人生的“滑鐵盧”是如何發生的……他們的人生經曆是“我太太背棄了我”、“我失去了一切,走投無路”、“我做了一些壞事,遭到社會的唾棄,於是淪落至此”。

除了落魄者,眾多平庸者也同樣有理由來解釋他們的平庸,他們帶著仿佛難以醫治的傷痕,對打擊記憶猶新。現在他們變得特別謹慎,蹣跚而行,生怕再冒險。他們對自己不滿,充滿挫折感,似乎下半輩子隻能忍受平庸,因為他們已經認命了。

貧民窟的人和平庸者以不同的方式向挫折或逆境投降,而像尼克鬆一樣的成功者們同樣擁有不同背景,他們來自貧窮之家、富有之家、破碎之家、拾棉花之家,也有的來自貧民區,但現在卻已經是公司主管、首席牧師、政府官員和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這些成功人物與貧民窟的人和平庸者一樣,經曆過至少一次打擊,他們遇到過的困境甚至比普通人還要糟糕。

在年齡、智力、背景、國籍等方麵,貧民窟居民、平庸者與成功者沒有什麼不同,因為每個人大體上的情況都差不多。但是,其中有一點卻是截然不同的,那就是他們對待逆境的態度。

預測成功的綜合因子

毋庸置疑,有些人生來就比其他人有優勢,他們或是擁有超常的智力,或是懷有特別的技能,或是具有強健的體魄,或是生在富裕的家庭。可是,盡管擁有這些優勢,仍然有許多有天分的人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成為毫不出眾的平庸者,這令許多人迷惑不解。

其實,這些人缺少了取得成功的一項重要因素——逆商。無數事實證明,高智商隻是取得成功的一個有利條件,但絕不是決定性因素,高智商並不一定能成功。

過去傳統的觀點一直認為,智商受遺傳因素影響,後天得到提高發展。人們可以通過測量智商來量度一個人的能力,進而把它當做是一個預測成功的確定性因素。然而,世界上卻到處都是這樣的例子:高智商的人並沒能發揮潛能,一些人們認為才華橫溢的人對社會所作的貢獻,比那些智力平凡者要少得多。

在一項被稱作“沒有爆炸的原子彈”的調查中,就有這樣一個極端的例子。

一名叫泰德·卡因斯基的人,各種跡象都表明他智商很高。少年時。他就異常聰明,盡管年齡很小,他還是提前念完了中學。16歲時,他進入哈佛大學,20歲畢業,爾後,在密執安大學獲得數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接著,他到世界上第一流的加州伯克利大學數學係任教,教學可以說是卡因斯基對社會所做的最有意義的貢獻。然而,兩年後,他便結束了教書生涯。

成長過程中,卡因斯基的智力不斷發展,然而他卻從未培養自己的社會技能和情感商數。他不同任何人交往,整天與孤獨為伴。

卡因斯基的一名大學室友帕裏克這樣形容他:“他具有一種特殊的才能來避免同任何人交往,他能飛速經過人群,然後砰的一聲將門關上。”

因此,在大學裏,同學們送他一個綽號——“哈佛隱士”。

盡管卡因斯基在數學方麵顯示出了極大的能力,但是他在社會方麵卻是“無能兒”。他不但沒有對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還利用他的智慧殺死了3人,傷了22人。

顯然,智商遠非可預測成功的因素。

丹尼爾·戈爾曼,美國著名的情商專家,他在其暢銷書《情感智力》中很有見地地解釋了為什麼有些智商很高的人失敗了,而許多智力平凡的人成功了。

戈爾曼引入了一個在科學基礎上發展壯大的智力概念,他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人們除了智商之外,還有情商,也就是情感商數,這是一個假設量度。戈爾曼認為,一個人的情商反映他以下幾個方麵的能力:重視他人、延遲滿足、抑製衝動、保持清醒頭腦、堅持不懈和有效地同他人交往等。

戈爾曼通過幾個例子有力地說明,在人的一生中,情商比智商重要得多。然而,同智商比起來,人們並沒充分重視情商,從而沒能充分發揮其潛能,而實際上人們都有這種能力。由於缺乏一個有效的量度和一個確實的方法去認識情商,日前它對我們來說還有點神秘,難以捉摸。

但戈爾曼也忽視了一個方麵,有些人智商高,也具備很不錯的情商,然而卻仍然未能發揮其潛能,達到成功。其實,智商和情商都在起作用,但卻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功。問題是,為什麼在智力差不多,情商也差不多的情況下,有些人能堅持到底,而有些人卻停滯不前,甚至有些人放棄了呢?

逆商則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具有高逆商的人,自然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秉承自己的信念,堅持到成功為止;而低逆商的人則沒有這種堅持到底的勇氣與毅力。

既然逆商在一個人的成功中如此重要,那麼,它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逆商的形成

逆商對於一個人能否在逆境中充滿希望、挺過難關,是一個決定性的變量。戰勝逆境是由逆商決定的,所以切不可忽視逆商對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

關於狗的電擊實驗

西裏格曼是美國一位心理學家,他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先將一個鐵籠子一分為二,保持各自的穩定,中間留出不大的空隙。然後,他把幾隻狗放進籠子的一邊,一旦籠子底部通電,有些狗受到電擊的刺痛,會很快跳到籠子的另一邊去,躲避電擊。而在另一邊通電時,這些狗又會很迅速地跳回來,逃到沒有通電的一邊。然而,另外幾隻被放入籠子中的狗受到電擊時,卻不做任何跳躍和掙紮,它們隻會渾身發抖,低聲哀鳴。

為什麼有些狗會表現出任人宰割的慘相呢?原來,西裏格曼曾把這些狗拴在一根鐵柱上,不時用電來刺激它們。狗最初受到電擊後,立刻會跳躍、掙紮,但是無論它們怎樣跳躍和掙紮,都擺脫不了電擊的折磨。經過12天、數十次的電擊和無效的跳躍、掙紮後,這些狗都放棄了努力,開始自暴自棄。這時,再把這些狗放進鐵籠中,它們已習慣了挫敗,對這種輕輕一躍就能擺脫的電擊刺痛,竟然逆來順受了。

西裏格曼把這種動物遇到挫折就表現出退縮、絕望和放棄的現象,稱為“習得的無助”,這是一種最終損毀它們行動動機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