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做事的學問(1)(1 / 3)

應該說如何做事並且把事情做好事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都在思考和反省的事情。因為我們都很清楚:正確的做事方式是我們邁向成功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麵。但是我們同時也意識到做事的學問是有許多方麵的,現實生活中,許多的人就因為沒有真正參透做事的學問,掌握正確地做事法則,所以常常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廢。而現實生活中那些成功的人士往往都是因為他們能夠真正參透做事的學問,並且從中找到了自己成就事業的道路,所以他們最終贏得了自己的成功人生。

做事就要做到位

做事做到位是我們每一個人最起碼的工作準則,也是每一個人做人的基本要求。隻有做事做到位,你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才能獲得更多的發展。

問你自己到位了嗎

一輛載滿乘客的公共汽車沿著下坡路快速前進著,有一個人在後麵緊緊地追趕著這輛車子。一個乘客從車窗中伸出頭來對追車子的人說:“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須追上它,”這人氣喘籲籲地說:“我是這輛車的司機!”

有些人必須非常認真努力,因為不這樣的話,後果就十分悲慘了!然而也正因為必須全力以赴,潛在的本能和不為人知的特質終將充分展現出來。

你有沒有碰到這樣的情況?或有沒有出現一些都準備好了,就隻有自己沒到位的情景?我們往往習慣於念叨著這個沒準備好,那個沒準備好,就是忘記了自己。這是因為我們並未潛心做事,老覺得與自己關係不大。這種不夠積極的態度會導致我們沒有足夠的緊迫感和認真態度,不願做到最好。

做事情的時候,我們真正能做到像這位追趕車子的司機一樣投入,自己首先到位嗎?不要把做事老看成是在幫別人做,要把自己當成司機,在追趕自己的車子。這樣才能真正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把事情辦好。

做事時不要做教條的受害者

如果你把六隻蜜蜂和同樣多隻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會發生什麼情況?

你會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鍾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事實上,正是由於蜜蜂對光亮的喜愛,由於它們的智力,蜜蜂才滅亡了。

蜜蜂以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它們不停地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對蜜蜂來說,玻璃是一種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們在自然界中從沒遇到過這種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氣層;而它們的智力越高,這種奇怪的障礙就越顯得無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蒼蠅則對事物的邏輯毫不留意,全然不顧亮光的吸引,四下亂飛,結果誤打誤撞地碰上了好運氣;這些頭腦簡單者總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順利得救。因此,蒼蠅得以最終發現那個正中下懷的出口,並因此獲得自由和新生。

上麵所講的故事並非寓言,而是美國密執安大學教授卡爾?韋克轉述的一個絕妙的實驗。韋克是一個著名的組織行為學者,他總結道:“這件事說明,實驗、堅持不懈、試錯、冒險、即興發揮、最佳途徑、迂回前進、混亂和隨機應變,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應付變化。”

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教條,如果你是想把它做好的話。隻有擁有隨機應變、堅持不懈等等素質,我們才能把事情辦到位,適應我們所辦的事情所存在的條件環境。

有明確的方向是做事的第一要旨

比塞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顆明珠,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旅遊者來到這兒。可是在肯?萊文發現它之前,這裏還是一個封閉而落後的地方。這兒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漠,據說不是他們不願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而是嚐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去。

肯?榮文當然不相信這種說法。他用手語向這兒的人問原因,結果每個人的回答都一樣: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都還是轉回出發的地方。為了證實這種說法,他做了一次試驗,從比塞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

比塞爾人為什麼走不出來呢?肯?榮文非常納悶,最後他隻得雇一個比塞爾人,讓他帶路,看看到底是為什麼?他們帶了半個月的水,牽了兩峰駱駝,肯?榮文收起指南針等現代設備,隻拄一根木棍跟在後麵。

十天過去了,他們走了大約八百英裏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這一次肯?榮文終於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鬥星。

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一個人如果憑著感覺往前走,他會走出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後的足跡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狀。比塞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方圓上千公裏沒有一點參照物,若不認識北鬥星又沒有指南針,想走出沙漠,確實是不可能的。

肯?萊文在離開比塞爾時,帶了一位叫阿古特爾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訴這位漢子,隻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麵那顆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爾照著去做,三天之後果然來到了大漠的邊緣。阿古特爾因此成為比塞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