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要有明確的方向,不是憑著感覺走。否則,我們最終將被混亂控製。
做事要辦正確的事
錯誤的事被做得很好不僅沒有絲毫用處,有時反而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看到自己的球員來了一個漂亮的倒掛金鉤,卻是幫對手把球踢進了自己的球門,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哭笑不得的場麵!
把握住正確的方向要注意以下一些方麵的事情:
當你認為正確的事和上級認為正確的事發生衝突時,要從你們兩個的角度站出來,試圖運用技巧去影響上級,而不是消極地盲從。
另外,我們要認識到:逆著方向走一百步,還不如順著方向走一步。因此永遠別為自己錯誤的勞動惋惜不止,應該找到正確的方向,加緊前行。
因此,做事前一定要三思,你該往哪個方向走,人們的心理是有了沉沒成本就想投入更多,期望在原來的方向上有所挽回。這也是不對的,隻會讓你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對管理者來說,這就更加重要了。優秀的管理的前提就是為下屬提供正確而明確的方向。
做事要找出問題關鍵
關鍵問題與問題的關鍵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都是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麵來做事。這些關鍵製約著事情的發展,因為它們涉及事情的本質。善於觀察和領悟的人往往會抓住事情的一兩個點,控製著事情的進展。而目光膚淺或粗心的人會費了大半天功夫也沒什麼效果。這裏有一則故事。
有一天動物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了出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因為籠子的高度過低。於是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米加高到二十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麵來,所以他們決定將高度加到三十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發現袋鼠全都跑了出來,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加到一百米。
一隻長頸鹿和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在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很多人做事情並不知道抓住事情的核心問題,做了很多無用功。
要做事當然要學會給予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裏!我們又何嚐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麵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惟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隻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牆上的銘牌上寫著:“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學會將小事變成大事
有一個三隻鍾的故事總能給我啟迪。
一隻新組裝好的小鍾放在了兩隻舊鍾當中。兩隻舊鍾“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著。
其中一隻舊鍾對小鍾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可是我有點擔心,你走完三千二百萬次以後,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萬次。”小鍾吃驚不已。“要我做這麼大的事?辦不到,辦不到。”
另一隻舊鍾說:“別聽他胡說八道。不用害怕,你隻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小鍾將信將疑。“如果這樣,我就試試吧。”
小鍾很輕鬆地每秒鍾“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三千二百萬次。
每個人都希望夢想成真,成功卻似乎遠在天邊遙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讓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放棄努力。其實,我們不必想以後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後的事,隻要想著今天我要做些什麼,明天我該做些什麼,然後努力去完成,就像那隻鍾一樣,每秒“滴答”擺一下,成功的喜悅就會慢慢浸潤我們的生命。
一步到位
有這麼一則故事:朋友從日本回來,想投資開一個日式料理店,我幫他選擇地點。我們跑遍了整個城市,看了無數的房子,最後他從中挑選出十個,把它們在位置、環境、布局等方麵的優劣列成清單,反複比較,從中優選出三個,然後把這三個店的位置、環境、布局及服務內容等方麵列成一個更為詳細的調查表,委托一家信息谘詢公司做市場調查,根據調查回饋,最後確定其中一個,接下來開始裝修。朋友請來裝修公司,詳細地講述他的意圖,對方耐心地聽著,我也在一旁聽著。開始還為他的認真感動,到後來就有些不耐煩了,他也真是太詳細了,不僅店內所有的空間包括門廳、廚房、衛生間裏的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而且,店外遠至百米的路段也做了精心布置,簡直精細到極點。我看著他,突然感覺有些陌生,原來挺豪爽大氣的一個人,幾年不見,怎麼竟變得婆婆媽媽,心細如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