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待來訪的客人,我們都應熱情相待,何況是親戚呢。然而,如果對遠親不了解,保持一定的警惕性還是應該的。
怎樣處理親戚間的經濟糾紛
現實生活中親戚之間的一些經濟糾紛,看起來似乎簡單,但如果處理不當,同樣會弄到針尖對麥芒的嚴重對立程度,影響親戚間的正常關係。因此,隻要涉及到金錢、財物的問題,不能因為是親戚就馬虎從事。雖然親戚間來往方便,免不了今天你借他10元,明天他借你5元,但俗話說得好,“好朋友勤算賬”,“好借好還,再借不難”,經濟上的來往應當一清二楚,免得時間過長,因遺忘而糾纏不清,造成不必要的矛盾。至於共同經商或聯營的親戚,更不可因為是親戚,便用“心裏賬”,胡胡塗塗說不清。共同經商前,首先要互相簽定經濟合同,製定經商計劃(或經營企業計劃),建立賬目,而且要做到賬目清楚,以便保障將來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避免造成經濟矛盾。共事過程中,任何一方都不可做出背地裏“多吃多占”的事,吃虧占便宜,最好都擺在明處。
如果親戚間發生了經濟糾紛,雙方都應持互相謙讓的態度,妥善解決。不要斤斤計較。處理矛盾時要高姿態,把親戚間的情誼放在首位,在財物麵前超脫一些、忍讓一些。常言道“和氣生財”,人以和為貴。假如矛盾的雙方都能持謙讓的態度,親戚間的糾紛是不難解決的。因為財物本是身外之物,財物可以買到,而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卻是無價之寶,有誰可以花錢買到情誼呢?當然,世間的事也不是用高姿態就都能解決的。親戚之間的經濟糾紛如果因為矛盾太大或一方修養太差,謙讓和高姿態不能解決問題,可以請局外人幫助調解。如居住城市的,可以請居委會的民事調解員進行調解,居住農村的,可以請村民委員會的民事調解員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仍不奏效,可由區民事審判庭(或鄉鎮民事調解委員會)調解。如果經濟糾紛確實比較大,上述調解都不奏效,可由法庭裁決。這種裁決具有法律效力,是雙方都必須執行的。
怎樣才能當一個好舅舅
舅舅對外甥的母親往往有較大的影響力。由於兄妹或姐弟的手足之情,以及他在姐妹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他的話往往會成為姐妹們在決定其家庭生活中的重大問題時的重要依據。母親決定兒女前途的大事,除了與丈夫商量之外,往往會首先想到征求孩子的舅舅的意見,因而,舅舅也就往往成為決定外甥前途的關鍵人物。
美國著名科學家牛頓,就是在他的舅舅的支持下走上科學研究生涯的。
牛頓一生下來,父親就去世了。母親苦心經營丈夫留下的莊園,而且一心一意要培養牛頓成為一名出色的莊園主,以繼承父業。但是,牛頓從小就對莊園裏的事務不感興趣,而熱愛詩歌、繪畫和數學,對周圍的一切事物總愛打破砂鍋問到底,進行苦苦的思索。他長大後,母親經常讓他跟著舅舅去鎮上學交易,但他往往是走在路上腦子裏還在演算數學題。到了半路,他總是讓舅舅去鎮上,而他卻留在山坡上繼續遨遊他的數學王國。後來,母親發現他在經濟交易方麵一無所知,痛心地哭了。牛頓的舅舅為了安慰牛頓的母親,就在牛頓去鎮上的時候,悄悄地跟在後麵。結果,他發現了牛頓的秘密和天才。好心而有遠見的舅舅感到外甥隻要這樣勤奮苦學下去,一定會在數學上有所成就。他說服了一心想培養牛頓當莊園主的姐姐,送牛頓到學校讀書。在舅舅的支持下,牛頓終於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要想做一個好舅舅,應當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對外甥的成長和發展有較強的責任心。對外甥不僅要疼愛,而且要引導,教育。由於舅舅在外甥及其母親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自己對外甥能否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二是要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幫助和引導外甥健康成長。要幫助姐姐、姐夫或妹妹、妹夫研究外甥的特長、愛好、個性特征與優缺點,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耐心的說服、教育、幫助、引導,使他們在人生道路上不走或少走彎路,不犯或少犯錯誤。三是要公正地幫助外甥處理好家庭生活中的重大問題。一般外甥之間的分家,母親的生老病死,舅舅都要出麵當主持人。遇到這種時候,當舅舅的辦事要公正,不能以與自己交往的親疏遠近而有所偏私,更不能故意刁難自己姐妹的婆家。四是要以身作則,給外甥做個好榜樣。隻有自身的思想好、作風正、工作強、業務精,才有資格去幫助、教育、引導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