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超市裏常見到的粗糧餅幹、麥麩餅幹,也多是油炸後製成。粗糧易吸油,而且吸油後會口感變好,但這也無疑讓粗糧的健康打了折扣。
總之,粗糧細做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口味,而不是粗糧的本質都改了。當你發現自己吃的粗糧全然不“粗”,恐怕它就已經成為“贗品”了。
有胃病不能多吃
吃粗糧,有哪些禁忌,什麼人不適合呢?
有胃病或消化性潰瘍的人。專家說,大量的纖維素會對腸胃產生一定的刺激,一般的健康人沒問題,但有較重胃炎或胃酸過多的人都不太適合,腸胃有潰瘍的人同樣受不了。所以這些人建議少吃(在推薦量以下)或不吃。
6歲以下嬰幼兒。學齡前兒童的胃腸道發育不成熟,消化吸收功能差,不宜多受刺激。此外,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攝入大量的鈣、鐵、鋅等礦物質,而粗糧中所含的植酸和單寧卻有可能阻礙這些微量營養素的吸收。
還有些誤區需要注意,有人認為,粗糧可以通便,因此腹瀉的病人最好不吃。但程義勇認為,有些粗糧卻可能減輕腹瀉。另外,也有人說孕婦不適合吃粗糧,在程義勇看來,隻要在推薦量下,通常沒問題,甚至有些處於妊娠反應期的孕婦吃點粗糧,可能還有緩解孕吐的效果。
最佳烹飪 蒸煮少油鹽
讓太多好東西養刁了嘴,對口味不佳的粗糧總或多或少的抗拒,甚至隻能一遍遍地提醒自己,為了身體健康,吃點吧。難道吃粗糧就不能兼顧美味與健康?營養專家可不這麼認為。
粗糧的健康,在於它富含多種保健成分和膳食纖維,脂肪很少,也沒有糖和鹽。所以,要想健康吃粗糧,就一定要保持它原本的健康特性。因此不論哪種粗糧,都是以蒸、煮等少油、少鹽的烹飪方法為佳。比如,小米、燕麥、薏米等都適合煮成粥喝。
但為了配合人們日益刁鑽的口味,可以試試以下幾個方法。發酵或用高壓鍋煮。發酵可以大大提高粗糧中微量元素的吸收,使其更加容易消化吸收;高壓烹調可以使粗糧中的膳食纖維充分吸水柔軟化,減少對腸道的刺激。
加入美味又保健的材料,如百合、大棗、芝麻、水果幹等。對於血糖不高,又喜歡甜味的人來說,還可以加入一些增香配料來替代白糖,比如玫瑰醬、桂花糖醬、果醬、豆沙等,來增加食物的可口性。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內科主任醫師薑良鐸就推薦,可向小米粥中加入紅薯、大棗、蓮子、百合等熬粥,既增加營養又更美味。
加點細糧口感好。專家舉例說,薏米粉可以和大麥粉混合,製成麵條、包子等;蕎麥麵粉也可以加入20%-30%的小麥麵粉以增加其彈性,製成麵食。另外,在用大米、小米熬粥時,適當添加蕎麥米,或用牛奶衝蕎麥片,都是營養健康的吃法。
最好搭檔
肉和蛋
如果要給粗糧選一個營養好搭檔,肉和蛋是數一數二的。
粗糧有一個缺點,就是其中的植酸和單寧可能會妨礙鐵和鋅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肉類食品,尤其紅肉是鐵、鋅的等礦物元素的重要載體。選擇肉作為它的搭檔,就能彌補這個不足。
選擇蛋作為粗糧的另一個搭檔,則更多的是考慮到,二者配合可以讓攝入的蛋白質出現1+1大於2的效果。雞蛋和肉、細糧以及不同種類的粗糧等,隻要配著吃,就能起到蛋白質互補的作用。
另外,粗糧最好選擇新鮮的,比如小米、玉米等就應該在剛下來時買。因為新鮮的粗糧中所含的B族維生素相對更多,香味也更濃,不僅有利於保證營養,口味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