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經典語錄
一、問學立誌篇
1.致澄、溫、沅、季弟書
【原文】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誌,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誌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觀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道光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譯文】
讀書人第一要有遠大的誌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毅力。有誌向就不可能甘居人下。有見識就會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就不會自滿。像《莊子》中講的河伯看海、井蛙觀天之類的人,都是沒有見識的人。有恒心就肯定沒有辦不成的事情。這三點缺一不可。
2.立誌箴
【原文】
煌煌先哲,彼不猶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聰明福祿,予我者厚哉!棄天而佚,是及凶災,積悔累千,其終也已,往者不可追,請從今始,荷道以躬,輿之以言一息尚活,永矢弗諼!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
【譯文】
曆史上很多有名望的人,不也是很普通的人嗎?我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也是父母所生養的。在聰明和財富方麵,天給予我的已經非常豐厚了,我如果違背天意而貪圖安樂就會遭到災禍。一生中的後悔積累到千萬次,到頭來將是一事無成。過去的過失已經無法挽回,一切從今天重新開始。我要用鐵肩擔當道義,用自己的口和筆將它不斷宣傳。隻要還有一口氣,我將永遠不忘記自己的誓言!
3.諭紀澤書
【原文】
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之類是也。讀者……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至於寫字,真行篆隸,爾頗好之,切不可間斷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至於作諸文,亦宜在二三十歲立定規模;過三十後,則長進極難……
鹹豐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譯文】
讀書的方法,默看、朗讀、寫字、作文,四項每天不能缺少一項。所謂看,《史記》、《漢書》等之類的就是。所謂讀,《四書》《詩經》李、杜、韓、蘇的詩,韓愈、歐陽修、曾鞏、王安石的散文等不高聲朗誦便體會不到其雄偉的氣勢;不平靜地抑揚頓挫地朗誦歌唱就回味不出其深遠的餘韻……至於寫字,楷書、行書、篆書、隸書你很喜歡,千萬不能中斷一日。既要追求寫得好,又要追求寫得快……至於寫各種文章,也應當在二三十歲以前打好基礎,過了三十歲以後,就很難長進了。
4.諭紀澤書
【原文】
無論古今何等文人,其下筆造句,總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無論古今何等書家,其落筆結體,亦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故吾前示兒書,專以一重字救爾之短,一圓字望爾之成也。
鹹豐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譯文】
不論古代、現代什麼樣的文人,他們寫文章造句,總要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不論古代、現代什麼樣的書法家,他們下筆寫字也總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所以我以前給你寫信,專門用一個重字糾正你的缺點,用一個圓字希望你有所成就。
5.諭紀澤書
【原文】
爾等於少壯時,即從有恒二字痛下工夫。然須有情韻趣味,養得生機盎然,乃可曆久不衰。若拘苦疲困,則不能真有恒也。
同治四年七月十三日
【譯文】
你們在少年時代,就應當培養自己做事要有恒心。對學習要有興趣,要肯鑽研,才可能有所成就。如果你對學習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則不能真有恒心。
6.同治八年十月二十八日日記
【原文】
古人妙處,隻是造句之法變幻無窮,故終身無一複句,猶之毛詩無相襲之調也。
【譯文】
古人文章絕妙的地方,特別是造句的方法變幻無窮,所以他們終身沒有一句一樣的句子,《詩經》尚且沒有沿襲的調子。
7.同治八年六月二十八日日記
【原文】
今雖暮齒衰邁,當從“敬靜純淡”四字上痛下工夫,縱不能如孟子、元凱之所雲,但養得胸中一種恬靜書味,亦稍足自適矣。
【譯文】
你現在雖然一大把年紀了,但是還可以讀書,不過應當從“敬靜純淡”四字上實實在在地下工夫,縱然不能如孟子說的“深造自得”那麼有趣味和杜元凱說的“優柔厭飫”即悠然自得那麼滿足,但是養得胸中一種恬靜書味,也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