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同治七年正月十七日日記
【原文】
大約興家之道,不外內外勤儉、兄弟和睦、子弟謙謹等事。
【譯文】
一般使家庭興旺的方法,不外乎在家裏、在外邊都要勤勞儉樸,兄弟和睦,子弟謙虛謹慎等事情。
10.同治七年二月二十九日日記
【原文】
居家四敗曰:婦女奢淫者敗,子弟驕怠者敗,兄弟不和者敗,侮師慢客者敗。
【譯文】
居家過日子走向破敗的四個方麵:一是婦女奢侈淫亂,二是子女驕傲懈怠,三是兄弟不和睦,四是侮辱師長、怠慢客人。
四、治國治軍篇
1.致沅弟書
【原文】
水師自近日以來法製大備,然其要全在得人,若不得好哨好勇,往往以利器資寇。
鹹豐七年正月二十六日
【譯文】
管理水軍的各種製度現在已經很健全了,但關鍵的是還需要有才幹的管理者和勇猛的士兵,如果沒有好的將領和士兵,有再好的管理模式也是枉然。
2.致沅弟書
【原文】
凡將才有四大端: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覘敵情,三曰臨戰膽識,四曰營務整齊。
鹹豐七年十月二十七日
【譯文】
凡是有才能將軍應具備四方麵的優點:一是要知人用人,二是善於觀察敵情,三是臨陣有膽識,四是要善於管理內務。
3.致沅弟書
【原文】
第善覘國者,睹賢哲在位,則卜其將興;見冗員浮雜,則知其將替。善覘軍者亦然。
鹹豐八年三月三十日
【譯文】
善於觀察國家大事的人,看到有才幹有智慧的人能得以重用,便可以知道國家將要興盛;看到閑散人員雜亂無章,人浮於事,就可以預測國家將要衰廢。善於觀察軍情的人也是這樣。
4.致沅、季弟書
【原文】
愛禾者必去稗,愛賢者必去邪,愛民必去害民之吏,治軍必去蠹軍之將,一定之理也。
鹹豐十年七月二十三日
【譯文】
愛惜禾苗必定要去除稗子,愛惜人才必定要去除不正派的人,愛護百姓必定要去除不能為百姓辦實事的官吏,統率軍隊一定要去除沒有才幹的將領,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5.致沅弟書
【原文】
大抵欲言兵事者,須默揣本軍之人才:能堅守者幾人,能陷陣者幾人。欲言經濟,須默揣天下之人才:可保為督撫者幾人,可保為將帥者幾人。
鹹豐十年九月初十
【譯文】
凡是談論軍事的人,必須暗暗地觀察軍中的人才:能夠打硬仗堅守的有哪些人,能夠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的有哪些人。凡是談到治理國家,必須默默地揣摩天下的人才:可以保薦為總督、巡撫的有哪些人,可以保薦為將帥的有哪些人。
6.致沅、季弟書
【原文】
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鹹豐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譯文】
凡是在戰場上打了敗仗,不是由於驕傲輕敵,就是因為懶惰,二者之中必定有一種;一個大家富戶的衰敗,不是由於驕傲,就是因為懶惰,二者之中也必然有一種。
7.致沅弟書
【原文】
用兵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莊子雲:兩軍相對,哀者勝矣。
鹹豐十一年四月十二日
【譯文】
在帶兵打仗的時候,驕傲輕敵,就有可能打敗仗。莊子說:對抗的兩軍力量相當,不驕不躁的一方獲得勝利。
8.致沅弟書
【原文】
審機審勢,猶在其後,第一貴審力。審力者,知己知彼之切實功夫也。
同治元年九月二十四日
【譯文】
在開戰之前,審度時機和形勢,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戰鬥力量。審度力量,就是做到知己知彼的切實功夫。
9.致沅弟書
【原文】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譯文】
大凡要辦大事,以膽識為主,才能為輔;大凡要成大事,人的謀劃占一半,天意占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