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附錄二(2)(1 / 2)

【譯文】

為人倔強二字,不可缺少。一個人的功名、事業、文章,都必須有這兩個字貫穿其中,否則柔弱委靡,一件事也做不成。孟子所說的至剛,孔子所說的貞固,都是這個道理。

三、齊家教子篇

1.稟父母書

【原文】

夫家和則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無不從,弟有請兄無不應,和氣蒸蒸而家不幸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敗者,亦未有也。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譯文】

“家和萬事興”,如果一家人能兄長說話弟弟無不聽從,弟弟有請求兄長無不答應,總是團結和氣家道就能夠興旺;反之,則家運就會走向敗落。

2.致澄、溫、沅、季弟書

【原文】

吾細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隻一代享用便盡,其子孫始而驕佚,繼而流蕩,終而溝壑,能慶延一二代者鮮矣。商賈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譯文】

我仔細思考凡是天下做官的人家,大多隻一代就衰敗了,主要是他們的子孫開始驕橫放縱,接著流落漂泊,最終死在荒郊野外,能延續一兩代的很少;做生意的人家,勤勞儉樸的能延續三四代;有讀書人的農民家庭,謹慎樸實的人家,能延續五六代;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人家,就可以十代八代綿延不斷。

3.致澄弟書

【原文】

餘與沅弟論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岡公為法。大約有八個字訣,其四字即上年所稱書、蔬、魚、豬也,又四字則曰早、掃、考、寶。早者,起早也;掃者,掃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顯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該也;寶者,親族鄰裏,時時周旋,賀喜吊喪,問疾濟急,星岡公常曰人待人無價之寶也。

鹹豐十年閏三月二十九日

【譯文】

我和沅弟討論治家的方法,一切以祖父為榜樣,大致有八個字,其中四個字就是上年所說的書(讀書)、蔬(種菜)、魚(養魚)、豬(養豬),還有四個字是早、掃、考、寶。早,是起床要早,勤奮持家;掃,是清掃房屋和院落;考,是祭祀祖先,敬奉亡故的父母親、祖父母、曾祖父母;寶,是親族鄰裏常常來往,祝賀喜事,吊唁喪事,慰問病人、救助急難的人。祖父常說人待人是無價之寶。

4.致澄弟書

【原文】

餘在外無他慮,總怕子侄習於驕奢逸三字。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弟切戒之。

鹹豐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譯文】

我在外邊心中沒有其他放心不下的事,隻是擔心孩子們習慣於驕、奢、逸三字。家業敗落離不開“奢”字,個人敗落離不開“逸”字,讓人討厭離不開“驕”字,希望你一定要教導子侄們警惕這三個字。

5.諭紀鴻兒書

【原文】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習氣,則難望有成。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

【譯文】

凡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他們的衣食起居,如果能和貧寒人家一樣,生活艱苦樸素,思想積極向上,才有希望成器;如果沾染隻知吃喝玩樂不思進取的貴公子習氣,就別指望他能有所成就。

6.同治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日記

【原文】

傍夕訓兩兒,言作人之道以知艱苦為重要。

【譯文】

早晚都要教育孩子,說做人的方法以知道艱難困苦為最重要。

7.致澄弟書

【原文】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不恃一二人之驟發,而恃大眾之維持。我若有福罷官回家,當與弟竭力維持。老親舊眷、貧賤族黨不可怠慢,待貧者亦與富者一般,當盛時預作衰時之想,自有深固之基矣。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

【譯文】

凡是能夠使一個家庭繁盛不衰,不是依靠一個人的一時官職和爵位,而是靠一家人長久的勤儉。我如果有福氣被免職回家,一定和你們一塊兒竭力維持這個家庭。多年的老親戚舊眷屬,貧賤的宗族,都不能怠慢,對待貧苦人要和對待富人一樣。當現在門第興盛的時候,要做好家庭衰敗的打算。這樣你自然就有應付處境變換的思想基礎了。

8.諭紀澤書

【原文】

李申夫之母嚐有二語雲:“有錢有酒款遠親,火燒盜搶喊四鄰。”誠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也。

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譯文】

李申夫的母親曾經說過這樣兩句話:“有錢有酒款待遠方的親戚,火燒盜搶喊叫四鄰幫忙。”告誡兒孫自己雖屬富貴人家,但不要敬待遠親而慢待鄰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