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一年級小學生邁克爾·克賴斯勒,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出生時得了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這使得他麵部嚴重畸形。長到7歲,他已經做過好幾次痛苦的手術。
邁克爾在讀報和看電視時,了解到俄克拉何馬州的大爆炸慘案。盡管他從來沒有親眼見過任何受害者,但是他感覺得到他們的不幸。邁克爾深知受害者們的痛苦,尤其為那棟倒黴的艾爾弗雷德·P·默拉大樓裏的美國托兒中心的孩子的厄運而感傷。
“我知道那種感覺,”他說,“因為我也住過醫院。”
於是,邁克爾決定做些事情來幫助最年幼的受害者們。他在當地組織了一次捐款。捐款的成功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募集到的最大一筆現金捐款有27077美元。他驕傲地將捐款支票呈交給俄克拉何馬州州長弗蘭克·基廷。支票被用作俄克拉何馬州大爆炸幸存者和受害者家人的救濟款。
邁克爾解釋道:“我這麼做是想要幫助那些小朋友。”
就你的理解,說說“同情”表現在哪些方麵。在生活中,你能理解和感覺到別人的憂慮和需要,並想做一些具體的事幫助他們嗎?
故事素材可用來說明和支持下麵的觀點:
1. 同情、仁愛之心是人類的美德。
2. 仁愛的人會盡力同情並幫助處在困境中的同胞。
3. 表達同情能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溫馨。
真正的同情,在憂愁的時候,不在快樂的期間。——冰心
一個對社會富有同情的人,雖然非親非故,卻遠勝一千個姻親世戚。
——[古希臘]歐裏庇得斯
同情他人,這種心理共感性的發達,意味著個性的成熟。
——[日]田崎醇之功
從未患過病的人是無法真正同情許多不幸的。——[法]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