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也有一位死敵,就是小時候我們大院的孩子王,小時候因為成績優異並且家庭富裕,大家都很喜歡跟這種好學生玩,並且還不時有小食品分給大家。簡單來說,他是一個很敞亮並且很優秀的人,別人喜歡他的玩具,隻要他知道了必然會將玩具送給對方。大家小時候都十分喜歡他,因為他就像水滸傳裏的及時雨宋江,仗義疏財、人品十分不了得。
小時候他十分不待見董哲,也忘記具體是因為什麼了,反正總之打過架,最後從兩個人打架變成大家對董哲的群毆。從此兩人就像宿敵一樣,有他的地方絕對沒有董哲,有董哲的地方他也不去。
小時候的事情,大家早已當玩笑淡忘了,但兩個人的關係卻非常微妙,似敵似友。那哥們如今發展也是風調雨順,從澳大利亞拿下MBA以及文學雙碩學位,回來之後直接進入家族公司,如今已坐到高層,正在將父親的公司正式改革,大有創一番大業的霸氣。
在同學聚會時,大家在吃喝過後去了他新買的別墅,三百多平的別墅裝修豪華,設施一應俱全,全部美式風格,那一刻仿佛我覺得我不是在中國,而是在國外一樣。
他的生活是優越且讓人羨慕的,就如同他從小一樣,不過大家也看到了他的努力,所有今天的一切都是他應該得的。
在大家聊起以前時,他終於解開了當初的答案:當初他送董哲禮物,一個小玩具。董哲拒絕了,言語很譏諷的那種,當時他十分生氣,兩人便吵了起來。董哲似乎積攢多年憤怒,狠狠的對他說,“以後我一定會比你有錢!”這讓本就孤傲的富二代也十分憤怒,他指著董哲的鼻子說:“這一輩子都沒有任何的機會超過我。”兩個人便因此打起來,並且到如今還深深記著對方的話。
後來我找過董哲,試圖開導他,但他雖然嘴上說早忘記了,但心裏依然記著呢。最近正在積累資金將資金的公司做大,等待日後扳倒那名已經長大的公子哥,這變成了他一生的目的和夢想。
一個人奮鬥一生,就是為了一句話、為了打倒一個人,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悲哀。
深度點評:
這是一個沒有結局的真實故事,因為它還在生活中上演。但其實無論是董哲最終贏了,還是永遠超不過,其實他都輸了。一個人的出發點是錯的,即使他走上的是正軌,也會脫離軌道最終走上歧途。即使他贏得了當初的承諾,但輸了的是整個人生。而超不過則會讓他義憤填膺,一直瘋狂的努力去做,直至一生。但其實這是幼稚而荒誕的。別人在做自己,而你的心思就是如何打敗他,而不是挑戰自己。
並非是不敢於挑戰,而是這本身就不具有實質意義。以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你會視比爾蓋茨為你的對手嗎?我想很多人會說NO,是的,就是如此。直接的說就是:“你不配。”
同樣來說,比爾蓋茨的對手是福布斯,而不是巴菲特。這說明一點就是,同行才是真正的冤家,需要你視他為敵人,而不是其他人。對於許哲來說,童年壓他一頭的富二代更適合做朋友,可以促進公司發展,而不是視為敵人。也許你會認為這是一種不甘屈服的倔強,但這本身其實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有一些事情是沒有可比性的,如果一定要分出高低,那麼受傷的往往會是自己。無論是虛榮心在作怪還是天生使然,都會讓你成為最嚴重的碰壁者,正如《項鏈》裏的女主人,如果沒有虛榮心的作怪而去和人對比,那麼她就不會辛苦的去掙錢賠償一個假的項鏈了。
心理科學:
對於一生而言,貧窮是老師,它教會人生存。貧窮有壓力,使人的脊梁比一般人都硬些,坦然吃苦、不屈不撓。在我國許許多多的民營企業家身上,都可以找到貧窮的影子。而他們的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質,往往就是創業時期的“精神爆點”和凝聚力所在。因此,有人把貧窮稱作成功者的“財富”。
貧窮並不可怕,相反童年時受一些苦,長大以後大多會樂觀看待世界。不過尚若內心存在自卑心理的話,那麼看待很多人就容易戴上有色眼鏡,生怕對方瞧不起自己。
別人做一件事情時,並不一定隻是為了炫耀給你看,或者他真的需要。別人買了一輛新車,他開了出來,別人都在稱讚其車漂亮等等,你卻覺得對方為了搶風頭。
卓越人生:
在翻看那些如今成功的名人成長曆程,我們不光可以看到他們努力、聰明、倔強、最主要的一點是自信,這種自信是來自內心深處的力量,它讓這群草根出身的“窮二代”不卑不亢,寵辱不驚。
因為來自心底的強大自信,讓他們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不會被別人的思想而左右,也不會因為外界的打擊而失去信心。而這種堅韌往往與童年的困苦磨難、以及家庭變遷有關係。
莎士比亞出身在一個落寞貴族家庭,但不幸家道中落,童年的他可以稱之為一名“窮二代”,他當個馬童,做過童工,也在話劇院幹雜貨,不過這並未妨礙他日後成為一代大師,相反是這些生活閱曆讓他在日後得以光宗耀祖成為世界名人。
經驗總結:
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仍。如果一味的過於看重別人,總是將目光集中在他人身上,這樣做的結果除了仇富得紅眼病外,就是成為一個網絡上的“糞青”,不斷的宣泄自己無處發泄的憤怒,最終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