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二代需要樂觀精神,要有“他強任他強,他狂任他狂”的淡漠心態。就如當代很多富二代喜歡炫富,說到底這事情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很多人在網絡上大家指責、謾罵,其實這更顯露出的是自身的自卑,對方並不介意。
尚若想給予有力的還擊,那就是做好自己,用日後的行動來有力的還擊。中國有句古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未來的路還很長,十年以後我們再看時,也許當初笑的人如今在哭,而當初苦的人如今在笑。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理論精讀:
西方的聖誕老人,他總是慢吞吞的爬進你家的煙筒,悄悄的走進你許願的聖誕樹下,打開你的願望卡片,將你想要的禮物送給你。不過我想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童話,真實送給小孩禮物滿足孩子願望的是他們的父母。
機遇有時候就像這個聖誕老人,不過比之更加狡詐,它會化妝成危機和困難,而後悄悄出現在你的身邊。你需要開動腦筋,別被它蒙混過關,在反複的思考中抓住一切細節,用的你撕掉他的大胡子,讓它露出“機遇”這個真麵目。
機遇一般都是留給觀察細微且善於動腦的聰明人,他們能從生活中的細小之處發現商機,進而衍生創意最終轉化為現實。而這些看似簡單的步驟換作普通人,他能做要麼是一籌莫展,要麼是接受失敗。
經典案例:
很多機會都是在學校中就存在的,有眼光的人,從來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發展的機會,這樣一個早飛的“鳥”,永遠都會快人一步。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別人去操辦,那麼你的思想將要何去何從呢?學會自己思考、自己做事,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隻有這樣,機會來的時候,你才能第一個抓住它。
李開複這個曾經的搗蛋“小皇帝”如今的穀歌中國的總裁,可以說這個人身上的光環是如此的多也是如此的神奇。
1977年,李開複第一次參加了美國的一個叫做“高中學生創業嚐試”的課程,在這個課程中,學生們將會在商業誌願者的支持下創建一個學生公司。從發售股票,召開股東會,競選管理者,生產和銷售產品,財務登記,開展評估,清算公司到學習和實踐,所有的一切可以說是都是由學生們來進行初步的操控。
等到1978年的時候,李開複終於開始了競選總裁,不負眾望的是,他成功了!但這畢竟隻是學校的一個課程,然而真正的轉角也出現在了這年,由於學校將午飯時間縮短了,盡管有很多同學與校方反應,但都石沉大海,這時的李開複似乎感覺到了一絲機會。
在幾天的觀察下,李開複突發奇想,如果我們生產一種T恤,然後再T恤上印上字的話,同學一定會支持的,想法一旦產生,可以說是很難消滅的,就這樣,李開複和自己的一些死黨商量事情的可行性。
沒有想到的是,死黨竟然一致同意李開複的想法,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行動展了開來。
正是這種迎合學生們想要的想法,讓李開複擁有了成功者的自信。在後來李開複成為真正的總裁後,他曾經有過這樣的觀點:未來的曆史學家會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絡的革新,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在這個世紀裏,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
深度點評:
一個人一生真正足以改變人生的機會並不多,而且絕大多數會把握不住,因為種種原因而最終選擇放棄,最終空留遺憾,徒傷悲。而最為可悲的是,有的人一生都沒發現任何機會,而後抱怨上天不公平,為什麼給別人那麼多的機會,而自己身上卻從來沒有。前文說過,上帝是公平的,因為它講究眾生平等,所以一視同仁。
那麼真正的問題是?後者缺少一雙善於發現機會的眼睛。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機遇就像是任性的孩子,它總是偏愛強者,而拒絕憐憫弱者。因為強者總是可以拋開一切找到它,猶如一名大偵探,總是將藏在術後的“孩子”抓到,而後它樂嗬嗬的跑到下一個地方,等待你的尋找。
而它顯然對弱者十分失望,因為即使它就藏在你眼前,你卻像睜眼瞎一樣從它麵前跨過,繼續向前走。是的,在機會麵前,你就像一個無藥可救的笨蛋一樣,隻會白白浪費它的興致。當它不再對你擁有興趣時,它便會去找別人玩遊戲,而你卻始終認為幸運之神從未光顧過你。其實它光顧過,隻是你錯過了,或者將它視為危機而退避三舍。
心理科學:
很多人最終錯失機會遺憾終身,並非他未看到機遇,而是因為家庭因素、自身因素、感情因素、他人因素之類的等等,最終讓其與機會失之交臂,錯失機會。
家庭因素有許多種,在《功夫熊貓》中的熊貓與鴨子父親就存在家庭糾葛。父親想讓熊貓子承父業,賣麵條開飯館。而熊貓卻想成為一名大俠,這與父親的想法南轅北轍,所以百般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