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語不及格的年輕人到全國都以他為學習英語的榜樣,可以看出他麵對困難時不輕易妥協的精神。
還有一個人,9歲喪母,僅受過18個月非正規教育。十一次被雇主辭退,兩次生意失敗,又曾遭喪妻之痛。
25歲以前,沒有固定的職業,四處謀生。
29歲,他努力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
31歲,他爭取成為被選舉人,落選了。
34歲,他參加國會大選,競選國會議員連任,又落選了。
45歲,他競選參議員,落選了。
47歲,他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張,又失敗了。
49歲,他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
就是這樣一個人,51歲時當選美國第16屆總統。他就是著名的亞伯拉罕·林肯。
林肯具備許多窮人的條件。
生活當中,許多一輩子庸庸碌碌無所作為的人往往也具備了這些條件,他們不知不覺地當了一輩子窮人。
為什麼“窮人”林肯當了總統,成為美國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很簡單,窮人到富人的通行證隻有一個——知難而戰。
深度點評:
窮人和富人的距離,體現在春風得意的時候,體現在逆境中。窮人在逆境中看到的是自己不利因素,於是選擇放棄,回到老路上去。隻因為那裏安全,沒有風雨。
富人在逆境中會選擇逆流而上,會在挫折和困境中積極地尋找機遇。不利和有利永遠都是相輔相成的。那夢寐以求的成功,就在困難的不遠處,隻要去發現,去改變,就會找到驚喜。
人生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自己最落寞的時候,還認真地對待自己,對待工作,就算什麼也不懂,還這樣去做。李陽當初英語考試不及格時恐怕也不曾想過未來會把英語當成自己的事業,但他沒有放棄,而且還努力尋到了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成功了。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夢想。當你得知通往夢想的路上充滿荊棘,你會選擇勇往直前,還是黯然離場?
很多人關注夢想的樹立,而忽略過程的艱辛。特別是麵對一個看似無望的現實時,有多少人會堅持,多少人會放棄呢?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窮人總是把安逸平靜的生活當做習慣,困難太大成為他們逃避的借口。富人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會為自己找借口,他們知道再完美的借口也是阻力。他們要找的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
窮人變成一個富人,不是偶然。他們都具有成為富人的資本。資本不僅僅是金錢。重要的是他們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的曙光,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能力。
任何限製都是從內心開始的,一個問題,用窮人的眼光來看,就是單純的困難,就是強加在自己身上的包袱,是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平。
每一件事都要從多角度來看它。富人把合理的困難當做對自己的鍛煉,把不合理的困難當做曆練。
心理科學:
《阿甘正傳》中有一段經典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會知道你將拿到哪一種。”
阿甘走了一條看似簡單的道路——上帝給什麼,我就吃什麼,即使是苦的也心甘情願。而生活中大多數人卻在上帝給的巧克力中挑來挑去,不幸挑到苦的,寧願放棄也不肯吃下去。
窮人做任何事情都怕失敗,沒有堅定的信念和恒心,做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這樣是必敗無疑。
富人有堅定的信念,有清楚的奮鬥目標,即使失敗也不輕言放棄。他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追求,不怕任何艱難困苦,不惜任何代價。
富人懂得:沒有什麼事的成功來得容易,也不是努力就能夠確保擁有什麼,隻是這是唯一可能的選擇,也是唯一重要的東西。
高效人生
古人雲:“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有的人依然願意將自己置身安寧的環境中。麵對成功的機會,他們不願付出,舍不得付出。窮人的悲劇在於看不到結果時就放棄。林肯如果當年選擇放棄,永遠沒有機會舔嚐勝利的果實,更沒有機會讓成功光環在自己身上閃耀。相信世界上沒有不通過煎熬、忍受和奮鬥就可以征服的困難。
艱辛的故事太多了,也許曾經動容過,甚至咬牙爬行過……
可是當還惦記它隻是個故事的時候,於是麻木!
那故事還在不停輪回,直到某一天來到自己麵前,似曾相識,卻忘記了當初純真的誓言!
現實比想象要殘忍的多,不成功便成仁。重要的是要懂得把握生活,要有自己的目標。不去改變,永遠就是窮人。如果自己能夠創造條件奮鬥,去克服遇到的每一個困難,就有可能變成一個富人。
因此,所有的窮小子在創業時,都要迎著困難微笑麵對。當你陷入困境時,沉淪隻會使你更沒有機會。
像富人一樣敢於迎接挑戰,敢於冒險,然後,你才能夠成為一個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