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42歲的宗慶後開始了創業之路,靠給小學送棒冰、寫字本,開始了一分一厘的資本積累。身為經銷部經理的宗慶後像個工作狂,風裏雨裏,烈日下騎著三輪車到學校送貨,一箱棒冰,僅贏利一元。1988年10月,娃哈哈兒童營養液一炮打響,銷遍中國。“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的廣告讓人們至今不忘。宗慶後大獲成功。
宗慶後不是資本家的血統,白手起家,靠堅持不懈的奮鬥,不斷地戰勝自己,在實踐中積極總結經驗。他最終建立起了強大的商業帝國,為社會創造了上千個就業機會。成功的第一個條件就是不斷地戰勝自己、超越自我。
深度點評:
拿破侖·希爾說過,人與人之間隻有極小的差別,這極小的差別導致了極大的差距。極小的差別就是麵對自我挑戰時的心態,這極大的差別就是成功與失敗。
這極小的差別導致了二八定律的出現。
20%的人不斷戰勝自己,成就卓越,擁有80%的財富;而80%的人在與自我的對抗中一次又一次地失敗而甘於平庸,隻擁有20%的財富。那麼請問,你是願意擠入這20%的行列,還是願意加入這80%的龐大隊伍呢?
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困難都源自心中。當明白所有的困難和障礙是自己製造,才會真正地去克服它、戰勝它。
那麼,又是如何才能走出被自己打敗的泥潭,戰勝自己呢?
遭遇挫折時不要找借口,要深刻反思,多從自身找原因。這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唯一不需依靠別人就能獨自控製的因素,但是,這又往往是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
困境中保持樂觀,樂觀的心態是自信的反映。
換個角度看,每件事中發現其積極的一麵,從而給予自己不斷向前、超越自我、戰勝自我的動力。
踏踏實實做好每件事,夯實地基,才能建起堅不可摧的摩天大樓,而每一塊磚瓦的堆砌都是戰勝自己的實例。
我們需要一次又一次地給自己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一次又一次地提高目標的難度,並不斷地克服它。
請大家記住,不斷地超越自己、戰勝自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心理科學:
因為貧窮不敢冒險,不敢投資,投資怕賠本。窮人贏得起,輸不起。就不自覺地固守貧窮,又不甘心就這樣貧窮下去,認為貧窮是自己一切苦難的源泉。
子女抱怨沒有有錢的父母。因為父母貧窮,自己上學坐不上體麵的轎車,穿不上名牌服裝,不能買自己想要的電腦、手機,不能請朋友們出入高檔消費場所,找不到好工作……
因為父母窮,好像自己走到哪裏都抬不起頭,甚至感覺別人在嘲笑自己……更有人把貧窮看成無法擺脫的惡性循環。於是有人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
還有人抱怨家庭中沒有有錢的親戚幫助自己……親顧親顧,而自己卻無親而顧,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不少人抱怨自己的貧窮,怪自己沒錢:“如果我現在有錢,就可以賺到更多的錢了!”“這個項目真好,可惜我沒錢做。”
現實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人這樣為自己找借口,抱怨命運的不公,認為貧窮是導致自己苦難的源泉。這是人們的通病。他們並沒有真正想過,他們之所以窮,實際窮在思維上。思維的貧窮導致行動落後,行動落後導致生活貧窮。
那些起步於貧窮的富人,他們把貧窮看成幸福的沃土,他們感謝自己貧窮的經曆。
因為貧窮,使得他們不得不進取,使得他們獲得了致富的強烈願望。正是因為貧窮,他們不得不努力學習,提升自己致富的本領,並因此獲得致富的本領。
因為貧窮,又因為致富的願望強烈,不得不冒險,因冒險而成功。富人把貧窮看成是自己獲得幸福的沃土。
卓越人生:
富人並非一開始就富有,就算是富家子弟,祖上也大部分都是窮人,即使是出身富貴的人,祖上也不會世世富貴。曆史上或者現實中,窮人變成富人的人比比皆是。富人不相信命運,富人把貧窮當做了幸福的沃土,將貧窮當成了自己奮鬥的原動力。
據統計,美國每個年度的新公司中,有10%為25歲以下的青年或失業者所辦,很多都是老板一人打點,他們靠一個創意或看準的一個機會大膽投資。
想要致富就要先停止抱怨,改變把貧窮當成自己苦難源泉的思維方式,正視貧窮,把貧窮當成激勵自己進取的動力,當成幸福的沃土,不斷獲取擺脫貧窮、不斷致富的欲望動力,不斷豐富致富的智慧,提升致富的能力。
隻有跳出把貧窮當做苦難的窠臼的思想才能跳出貧窮的漩渦,才能踏上成功的階梯。
經驗總結:
李嘉誠在談到他的經營秘訣時說:“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光景好時,絕不過分樂觀;光景不好時,也不過度悲觀。”
為什麼他無論成敗都泰然自若?因為他了解不管身處何種處境,麵臨的真正的敵人都是自己,需要戰勝的都是自己。
光景不好時,麵對的主要矛盾是在困境中樹立信心,自信可以幫助我們走出困境,找尋新的契機,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