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所想要的不是改變,隻是認同,要別人去認同連她自己也無法認同的事,以此來安慰軟弱的自己。
窮人真的可憐,在無盡的人生體驗中消耗了自己的生命和信念,但是,這種可憐難道不是自找的嗎?
其實,還有無數的可能,隻要你堅持,隻要你不認輸,還有什麼可怕的嗎?我們赤條條的來到這個世界上,又有什麼東西真正的屬於自己。知道了這些,你就知道一個人要奮鬥是多麼重要。
卓越人生: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辦不成的,關鍵要看你想不想辦,有沒有那種永不放棄的精神。這種精神就像登山,如果你爬到半路上,覺得太苦太累,就不想再爬了,你的意誌被瓦解了,那麼你就永遠也看不到山頂的美好景色。相反,如果你支持下去,不放棄,那麼雖然這個過程很辛苦,但是付出就有回報,等爬上山頂之後,等待你的是錦繡山河,是美麗的景色。當然堅持住不放棄,這個過程很艱辛,這中間可能要承受別人的流言飛語、外界的種種壓力和自身對信念的懷疑,甚至有可能令你掙紮在生死的邊緣,但是隻要你永不放棄,就一定會有回報。
經驗總結:
愛迪生說過:“一個人要先經過困難,然後踏進順境,才覺得受用、舒服。”
放棄是一個念頭,而永不放棄是一種信念、一種精神。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選擇前者,因此,我們極易成為普通的沒有一點棱角的人,而有些人卻堅定得近乎倔強地選擇了後者,這種人雖是少數,但他們卻往往能贏得大多數人的掌聲。
成功的秘訣,在於確認出什麼是最重要的,然後去實現它。
柳暗花明又一春
理論精讀:
努力,並不一定成功。但是,放棄,就一定失敗。曆史是人寫出來的,路是人他出來的,沒有什麼事情是人所跨越不了的障礙,隻是要堅持不懈,永不言棄,都會有所收獲。
作為一無所有的窮二代,你不是最優秀的,但是,你要做最努力的。或許,你一生經曆潮起潮落般得困難,但是,風雨之後才會有彩虹。一個人,隻要戰勝了重重困難,才會成為最後的強者。
也有的人說:“我是那麼的努力,但是卻總也達不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在一次次的挫敗感中,最後,失去了努力的精神。其實,人生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燃燒,一種是腐朽,我不要成為腐朽。我要讓自己一生燃燒,放出光芒。
在每一個快要破曉的曙光到來之前,都是漫長的黑夜,在每一次快要成功之時前,總有很多狼狽的時刻,被人瞧不起的日子。但每一片滄海都是過去的桑田,所以,在受傷或失落的時候,記得對自己說:‘不要哭啊,要加油。”
經典案例:
1955年2月24日,他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剛剛出生,就被在美國舊金山一家餐館打工的父親與瀟灑派的酒吧管理員的母親遺棄了。幸運的是,一對好心的夫妻收留了他。
1976年4月1日那天,他和朋友做了一件影響後世的事情:他們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稱蘋果。後來流傳開來的就是那個著名的商標——一隻被人咬了一口的蘋果。而他們的自製電腦則被順理成章地追認為“蘋果I號”電腦了。
1977年4月,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在西海岸開幕了。為了在展覽會上打出名聲,喬布斯四處奔走,花費巨資,在展覽會上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攤位。更引人注目的當然是蘋果II號樣機,它一改過去個人電腦沉重粗笨、設計複雜、難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輕便、操作簡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鮮明特點,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它隻有12磅重,僅用10隻螺釘組裝,塑膠外殼美觀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機。人們都不敢相信這部小機器竟能在大熒光屏上連續顯示出壯觀的、如同萬花筒般的各種色彩,“蘋果II”機在展覽會上一鳴驚人,幾千名用戶擁向展台,觀看、試用,訂單紛紛而來。
1980年,《華爾街日報》的全頁廣告寫著“蘋果電腦就是21世紀人類的自行車”,並登有他的巨幅照片。
1980年12月12日,蘋果公司股票公開上市,在不到一個小時內,460萬股全被搶購一空,當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這個收盤價計算,蘋果公司高層產生了4名億萬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萬富翁。他作為公司創辦人當然是排名第一。
由於他經營理念與當時大多數管理人員不同,加上藍色巨人IBM公司也開始醒悟過來,也推出了個人電腦,搶占大片市場,使得他新開發出的電腦節節慘敗,總經理和董事們便把這一失敗歸罪於他,於1985年4月經由董事會決議撤銷了他的經營大權。他幾次想奪回權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憤而辭去蘋果公司董事長。就這樣,他被自己的公司炒了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