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跨越自卑的暗溝(5)(1 / 2)

有時候我們又太勇於自責了。我們會說:“這都是我的錯。”“我什麼事都做不好。”如果是我們的錯,自責倒也無妨,但明明不是我們的錯而強要自責,便有危險。喜歡自責的人內心常有“我是笨蛋,我是失敗者”的想法。這麼一來,下次你又會犯同樣的錯誤。或是你誤信自己的確是笨蛋,而根本不再嚐試了。奇怪的是,我們的確能安於失敗。不花腦筋的自憐要比絞盡腦汁分析自己,籌思下次如何成功來得容易多了。

另一方麵,如果你不願從錯誤中學習,你便會千方百計地掩飾錯誤。隱藏的錯誤會成為你工作上的毒瘤,甚至危害到你的人際關係和公司本身(尤其如果你是主管人員的話)。掩飾錯誤就像掩飾癌症的征狀一樣,將導致整個機構的瓦解。你如果有責任心,就應勇於認錯。你應該對自己這麼說:“我的能力不僅於此,下次我會表現得更好。”或“我沒考慮到空虛因素,以後我就知道該注意這件事了。”

這就是“從錯誤中學習”的涵義。

逆境中可能發生的危險隻有一個:不恰當地歸咎自己。

你若開始以失敗者自居,便會真的成為失敗者。“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就會真的成為怎樣的人。”這句格言在此處同樣適用。

對於運動員的競技而言,比賽完了就是結束了——有人贏,有人輸。比賽不能重來,可是在工作上,永遠有第二次機會。套用奧哈拉的話說:“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明天永遠有另一個成功的機會。

隻要一息尚存,就有希望。不論遭遇何種不幸,隻要能繼續生存下去,就證明了自己不是挫敗者。

不論發生什麼事,決不要認為自己是挫敗者,反而要阻止消極的思想侵蝕你的心靈。不要落入不滿的陷阱,變得憂慮、蠻橫或憤世嫉俗。處境不順時,千萬不要借酒精或實物來逃避現實,這些東西對心靈遲早會產生壓抑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不要與其他失敗者同病相憐。不幸的人喜歡結伴同行,你那些什麼也做不好的同伴可不願見你脫離苦海,他們要你和他們一起沉淪下去。

自以為別人都與他作對的人,以及尖酸刻薄的人,比患了絕症還要不幸。事實上,有些醫學專家便說,這種精神上的墮落確實可能導致絕症。但是,毒瘤可以用手術割除,惡劣的情緒卻不能。隻有你自己有力量糾正心理的偏頗,這樣才能重回健康、富有和幸福的正道。

愛迪生曾長期埋頭於一項發明。一位年輕記者問他:“愛迪生先生,你目前的發明曾失敗過一萬次,你對此有何感想?”愛迪生回答說:“年輕人,因為你人生的旅程才起步,所以我告訴你一個對你未來很有幫助的啟示。我並沒有挫敗過一萬次,隻是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

愛迪生估計他發明電燈時,共做了14000次以上的實驗。他成功地發現許多方法行不通,但還是繼續做下去,直到發現了一種可行的方法為止。他證實了大射手與小射手之間的惟一差別:大射手隻是一位繼續射擊的小射手。

除非你放棄,否則你不會被打垮。偉大的希臘演說家德謨克利特因為口吃而害臊、羞怯。他父親留下一塊土地,想使他富裕起來,但當時希臘的法律規定,他必須在聲明土地所有權之前,先在公開的辯論中戰勝所有人才行。口吃加上害羞使他慘敗,結果喪失了這塊土地。從此他發奮努力,創造了人類空前未有的演講高潮。曆史上忽略了那位取得他財產的人,但一連好幾個世紀,世界各地的學童都在聆聽德謨克利特的故事。不管你跌倒多少次,隻要再起來,你就不會被擊垮。

挫敗,繼續堅持,繼續努力,你就會成功。

“菲亞特”是“意大利都靈汽車製造廠”的縮寫。90年的創業史,曆盡了艱辛坎坷,菲亞特從小到大,從國內到國際,靠的就是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

菲亞特的創始人老阿涅利在都靈辦廠時,許多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嘲笑他,說什麼“汽車隻是少數貴族人家的奢侈品,沒有前途”。但老阿涅利卻毫不動搖,堅持辦廠。

如今,有200多萬輛汽車在亞平寧半島上奔馳,更多的車輛行駛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事實證明了老阿涅利的遠見。喬瓦尼阿涅利在繼承了家業的同時,也承襲了他祖父這種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20世紀對年代初期,西方爆發了能源危機,汽車工業更是首當其衝。阿涅利在嚴峻的現實麵前探索道路,勇於開拓,針對能源短缺,絞盡腦汁研製低耗油車;針對市場萎縮,千方百計降低生產成本,最終,菲亞特以競爭性的價格戰勝了對手。

美國柯立茲總統曾寫道:“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取代毅力,才幹也不可以,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無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上充滿了學無所用的人。隻有毅力和決心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