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已經步入了人生的另一種誤區——極力回避未知事物,你成了一位謹小慎微的“安全專家”。在你邁出每一步之前,你總是希望知道自己走向哪裏,達到目的之後會有什麼結果。於是,你開始完全依賴於自己的“計劃”,不可有半點更改。你總是懼怕失敗,並且變成一位盡善盡美主義者。你不願作出任何新的嚐試,不敢接受新的挑戰,你為了保證成功的安全係數而放棄了自我冒險和努力。當你陷入這種誤區時,你便固步自封,沒有絲毫長進。未知世界是冒險家的樂園,勇敢而入吧!
其實,神秘的未知不僅是科學與藝術的源泉,也是人發展與激情的源泉。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將未知與危險等同起來。他們認為,生活的目的不過是墨守成規、因循熟知的事物,因而他們總是希望知道自己走向哪裏。隻有那些莽撞之人才會冒險去探索生活的未知領域,而且當他們苦苦探索之後,結果往往大吃一驚,深感失望,甚至驚慌失措。當你還是肩披紅領巾時,老師便教你高聲學唱“時刻準備著”。但你怎能為未知做好準備?顯而易見,根本不能!因此,還是避免未知好,這樣你永遠不會落得可悲可笑的結局。還是穩妥點吧,別去冒險,你應該循規蹈矩,即使這些規矩是單調而死板的。
也許你經常有這樣一種生活體驗:對那些每天接觸並熟知的事物,你似乎十分厭倦,不再願意在每天到來之前便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如果在問題還沒有提出之前,你便已經知道其答案,那麼你就不會有所發展。令你印象最深的時刻,也許正是你本能地投身於生活,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並興奮地期望神秘的未來的時候。
1.走你自己的路
如果你充分相信自己,你就具備了從事任何活動的信心與能力。一旦你敢於探索那些陌生的領域,才可能體驗到人生的各種樂趣。想想那些被稱之為“天才”的名人,那些生活中頗有作為的人,那些在政界和商界頗有影響的人物,他們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性:他們並非僅僅精通一件事情,更重要的是,他們從不回避未知事物。例如,富蘭克林、貝多芬、蕭伯納、邱吉爾以及許多其他偉人,他們都是敢於探索未知的先驅者。與你一樣,他們也都是普通的人,唯一的區別隻不過是他們敢於走他人不敢走的路。另一位文藝複興式人物施魏策爾曾經說過:
“人類的一切都不會使我感到陌生。”
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先生也曾說過: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隻有那些勇於探索未知的人,才能帶領他人走出一條路來。你可以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自己,打開心靈的窗戶,去嚐試那些你一向認為力所不及的活動;否則,你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反複進行同樣的活動,直到你結束自己的一生。事實上,任何一位偉人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他們的偉大之處往往體現在其敢於探索的品質和勇氣之上。
要積極嚐試新事物,就必須擯棄這種觀點——改變現狀不如苟且偷安,因為改變將帶來許多不穩定的未知因素,並存在一定的風險。也許你一直認為自己非常脆弱,經不起摔打,如果涉足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就會碰得頭破血流,這是一種荒謬的觀點。當你身處逆境時,你可以依靠自己戰勝困難;當你遇到陌生事物、身處陌生環境時,你不會經不起考驗,更不會一蹶不振。相反,如果消除生活中的一些單調的常規,倒會減少你精神崩潰、厭倦生活的可能。對生活感到厭倦,這會削弱一個人的意誌並產生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影響。一旦對生活失去了興趣,你就可能首先在精神上垮掉。然而,如果你不斷給自己的生活尋找一些未知的因素,你的生活就增添了許多調味劑,你也會變得更加充實、上進,而不會選擇精神崩潰。
此外,你也許還抱有這樣一種心理意識:“這件事異常獨特,讓人覺得奇怪,我還是躲得遠一些好。”這種心理狀態使你無法獲得一種積極嚐試新生事物的經曆。例如,當你看見幾個聾啞人在相互用手勢交談時,你隻是覺得十分好奇,你隻在一旁觀看,也許從未想到與其交談;當你遇到一位不會講漢語的美國人在商場購物遇到語言障礙時,而你正好學過英語,這也是你幫助他人和鍛煉自己的一個良機。而你卻不敢,因為你害怕露麵,擔心自己說錯英語或者一時搭不上腔而出洋相。於是你可能假裝自己什麼也不懂,或者悄悄溜走,這樣避免了許多可能不利的未知因素。
你還可能認為,我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有某種理由,否則做它又有什麼意義呢?這種觀點純屬謬論!隻要願意,你可以去做任何事情,而不一定非得等到有一個明確合理的理由。我們沒有必要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非得尋找一個理由。如果事事都要有理再做,你就不能去嚐試新的經曆。當你還是個孩子時,你會逗螞蚱玩上一個小時,其理由隻不過是你喜歡逗螞蚱玩。你或者還曾因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而置身一人跑到樹林“探險”——其實,你當時並沒想到任何理由,隻不過是因為你喜歡這樣。當你慢慢長大成人時,你的行為受到更多的羈絆,你每做一件事情之時都得找到一個看似合理充分的理由。這種“熱衷”於理由的做法會阻礙你個人的成長與發展,使你不能開放自己。如果你不必再向任何人——包括你自己——就任何事情提出理由,那將是一種多麼令人寬慰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