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打造強健的體魄和堅強的意誌(3)(1 / 2)

要爬上世界最高峰,光有身體肯定不行,你還得有登山技能、抗寒能力等;經得起失敗打擊,你也必須有心理適應能力,況且,你也不能總失敗呀!

1.培養和提高心理適應能力

現代社會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各個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對人們的心理適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隻有具備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的人,才能在社會上遊刃有餘,應對自如地發揮自己的才華、展現自己的風采,確立完美的自我形象。這裏建議你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來培養和提高心理適應能力:

增強自信心。充分認識你的長處和優勢,相信自己完全能成功地克服各種困難。鼓勵自己“別人能做到,我也有能力做到;我做不了的事,別人也難以做到”。

大膽實踐,別怕失敗。須知“失敗乃成功之母”,一次成功往往是在無數次失敗的基礎上取得的。要努力做一個適應得了、承受得起失敗考驗的人。

強化意誌力。堅強的意誌力能使你在任何緊張的情況下都保持鎮定自若、一往無前的鬥誌。因此,要樹立起堅韌不拔、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作風和精神。

積極地自我暗示。當麵臨某些特殊情況而感到緊張或困難時,可對自己說:“這沒什麼大不了,一定能做得很好。”“我現在的頭腦很清醒,感覺很敏銳。”……這樣的自我暗示能引起第二信號係統的活動來調節中樞神經係統的興奮性,從而改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機能,有助於消除或減輕心理緊張狀態。

掌握臨場調整的方法。當自己已經慌張起來時,也不必擔心,可用調整呼吸的方法緩解心理緊張——先做幾次深呼吸,雙眼看著某一固定的目標,並把注意力集中於其上,同時深緩而均勻地呼吸,如此可迅速穩定情緒。

2.培養和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一個人要想建功立業,功成名就,自我發展是其重要條件。培養和提高自我發展能力應當做到抵製厭倦和惰性。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相同的環境、相同的狀況持續的時間長了,就會產生厭倦感。這雖是一種自然現象,卻能磨掉許多才華橫溢、抱負遠大者的棱角和鋒芒。同時,由於感到工作、生活單調枯燥或一時看不到希望,因此伴隨厭倦感的往往還有惰性。

厭倦和惰性可謂自我發展的勁敵、頑敵,倘若不加以有效的抵製,無論多麼優秀的人都將碌碌無為。抵製的有效途徑,一是不斷地激勵自己,二是設法保持好奇心和新鮮感。

用心專一,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用意不分,乃凝於神”,自我發展必須精力集中,用心專一,最忌心猿意馬。同時,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力、精神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將麵對的每件事情不分輕重、大小、緩急都統統做完,特別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既耗精力時間又於自我發展無益的事(如庸俗的應酬、沒日沒夜的打麻將等)。孟子說:“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因此,一個有誌於自我發展、不負平生的人,置身於紛繁蕪雜的世間萬象中,就要時時想到自己的大目標,排除其他幹擾,專心致誌地“有所為”。

3.培養和提高處理矛盾能力

妥善地、巧妙地處理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因為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隻有處理好了才能為你的事業發展和生活創造一個寬廣良好的環境。那麼,怎樣培養和提高處理矛盾的能力呢?

防止認識上的“自我中心”。當與別人因意見不同而發生矛盾時,不要以自我中心來考慮問題,不妨把自己換到對方的立場和角度上去想一想,試試能否發現對方意見中的合理性和優越性,看看自己的意見是否帶有主觀性和片麵性。

顧全大局,既堅持原則,又在小節上作必要的、適當的讓步。即使自己的主張和意見確實比對方好,也不必非要對方服從自己、放棄其主張。這時可采取的解決方式有:對非原則性的小事,盡可能順從對方;融合雙方意見,各取所長,形成新的方案;提議雙方互作讓步,使大家均能接受;求同存異,讓時間和實踐來檢驗是非真偽。

講究方式方法。遇到原則性問題,雖然不宜讓步,但仍需講究方法,避免矛盾激化。一般不要與對方正麵衝突,而要采取迂回戰術,巧妙處理矛盾,以理征服對方,以情打動對方。根據對方的個性特點,因人施“計”,往往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培養和提高駕馭時機能力

是否善於駕馭時機,是人生成敗的關鍵。“成功=才能+機會,”機會常常對人的發展和命運起著“神秘”的作用。但機會並不是神秘莫測的“運氣”,而是可以駕馭的,關鍵在於你駕馭的能力。所以,培養和提高駕馭時機的能力對你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