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征服人心的禁忌(2)(2 / 3)

別人一句不輕意的批評或讚揚,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所以身為下屬,穿著儀表比上司更體麵,多少會讓上司反感的。

不要當眾反駁上司意見

上司的尊嚴不能輕易地傷害,他不能接受下屬的反駁,這種“好麵子”的心理人們普遍都有的。當上司提出一個工作計劃,大家知道他勢在必行時,聰明的下屬往往是接受,隻有傻瓜和笨蛋才會想著仗義執言。雖然上司有時也走走形式,征求意見,但他決不會聽與他意見相反的言論,

切勿在辦公室取笑逗樂

作為上司,有時為了與職員套近乎,表現他的平易近人,在辦公室也與下屬開玩笑,不過是笑笑而已,做為下屬不可借機也開玩笑。

不要在辦公室談戀愛

辦公室的男女同事之間,日久生情,但未必被上司接受。一個辦公室的同事談戀愛,上司會認為影響工作,事實上,也是如此。上司決不會衷心地祝福兩個職員的戀愛能獲得成功。

不可說話太多

不可什麼問題都發表意見,自以為很得意,殊不知會自招禍患,“言多語失”,無論什麼場合,都要謹慎言語,不要空談。

切忌有人當眾說你比上司更有才華

這會使上司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影響你與上司的關係。除非有人要“迫害”你,否則是不會有人這樣讚揚你的,你更不能對此人心存感激,相反,你要想出良策,為自己“消除影響”。

不要無端地推卸責任

在工作中出了些小問題或犯了小錯誤,上司不會因此而產生很大反感的,反感的是犯了錯誤狡辯或不認錯,把錯誤推卸給別人。

不要以為唉聲歎氣就能博得上司的同情,不要在上司麵前老是一副無可奈何的可憐相。

人有幸災樂禍的缺點,也有喜見開朗,厭看憂傷的本能,人們對同事遭不幸,可能產生同情心,但時間長了,也會讓人感到反感。

四、征服人心切不可賣弄口才

孔子說:“花言巧語,足以擾亂德性。”所言極有見解和啟發意義,任何時候,富於雄辯固然好,但腳踏實地地付諸行動更值得肯定和讚賞。

子產是春秋末期出色的政治家。他當政之初,因為大膽改革,富於實幹,所以得罪了一些人。有人就說:誰能殺了子產,我們就跟從他。

子產聽了,不以為然。他鑄書於鼎上,作為國家的常法,同時用法律形式鼓勵拓荒。三年,鄭國大有改觀。人們就改變了口氣,吟誦說:“我有子弟,子產教誨他們;我有田疇,子產使它們豐收。子產若是死時,誰能夠繼承他?”

子產在外交上善於辭令,因此聞名諸侯,孔子針對他這一點,曾說過:“言而沒有文采,流傳就不會遠。”但在內政管理上,子產不防民口,在有人主張對毀謗執政者處以重刑時,他堅決反對。對於自己的執政管理不怕別人議論,並以正確議論作為治病的藥力,這些足可看出子產對“行”的注重,也正因如此,子產死了,鄭國人民如死了親人一般,無不悲哀痛哭。

作為領導者,不重行為,而重視誇誇其談,往往有害而無利。

老子曾說:“多言則窮。”意思是輕易許諾往往就會失去信用。可以說,這是對為政多言弊害的極好論述,言論一旦脫口而出,便無法再行收回,所以不能不慎重對待。

古人曾說,十句話中對了九句,未必有人稱讚,但如果有一句說錯了,就會招致各方麵的責備怨尤;十次計謀九次成功了,未必能得到獎賞,但若有一次計謀不成功,就很容易招致各方麵的批評誹謗。所以,君子處世寧可沉默寡語,也不願急躁多言;寧可顯得笨拙些,也不願自作聰明。

實際上,多言常會招禍的弊端尚不止這些。多言的失誤,會使人失去信用,失去部下或上司對自己的誠信。對於一個領導者,這是許多致命弱點中最為可怕的。一旦失去誠信,其政治生命也就發發可危了,所謂“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