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務實講方法,成效是關鍵(2)(1 / 3)

三、善於“換地方打井”,就更容易在單位脫穎而出

風靡全球的《追求卓越》一書寫出之前,管理大師彼得斯曾在麥肯錫顧問公司擔任顧問。他由於是屬於那種有獨立見解的人,以致在公司裏曾經屬於非主流派人物。後來,他改變思路,決定由外而內建立自己的信譽。具體做法是到外界去掌握第一手資料:對一些員工不太願意去的外地,主動去了解情況,並和有關人士接觸。這一來,不僅能夠獲得新資訊,而且,由於有了實地考察而有了發言權,擁有了其他員工不具備的優勢,從而在公司裏樹立自己的紮實的形象與信譽。

四、善於“換地方打井”,創造發明的思路會更寬廣

按照通常的觀點,米糠除了當飼料,白菜蘿卜除了吃可能不會再有其他作用。但它們的提取物維生素偏偏可以用來改善生命質量,甚至挽救生命。的確,維生素最早是從米糠中提取出來的。後來,科學家又從新鮮的白菜、蘿卜、檸檬等植物中找到了另外的一些維生素。這就是思維發散和平麵思維的結果。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樹皮、破布看來也毫無用處,但蔡倫卻用它們來造紙,使人類文明的進程跨出了一大步。濃煙和熱空氣每個人都不陌生,但蒙哥爾費兄弟卻利用它們灌滿巨型氣球,使熱氣球成功地載著人在天空中飛翔……正是不斷挖掘這些事物性能的多樣性,人類曆史才不斷發展。

五、善於“換地方打井”,在競爭中更易立於不敗之地

佛勒是一個刷子大王,當大家看到做刷子有利可圖,紛紛生產時,他大膽地將目光從一般百姓身上移到了軍人身上。當時正是世界大戰期間,他精心設計了一種擦槍的刷子,並找到有關人士說:這種特製擦槍的刷子,可以將槍擦得又快又好。有關人士接受了他的建議,和他的公司簽訂了3400萬把刷子的合同。這種“換地方打井”的策略,使他賺了一大筆錢,讓其他還在百姓領域裏爭奪消費者的人望塵莫及,從而奠定了他的“刷子王國”的地位。

“換地方打井”的策略,在市場定位方麵,更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968年,七喜汽水提出了“非可樂”的定位策略,打破了幾十年來美國飲料市場可樂一統天下的情況。七喜是一種碳酸汽水,在它的係列廣告中,一直強調自己的“非可樂”性質,並傳輸給消費者。清涼飲料有兩種:一種是可樂,一種是“非可樂”,如果喝膩了可樂,七喜是你的另一種選擇。“非可樂”的定位廣告推出後,受到人們的喜愛,一年內,七喜銷售量僅次於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居第三位。可見,在競爭中,“換地方打井”的思維具有超強的現實意義。

僅有務實還不夠,還要有創新精神

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經驗越豐富,就越謹慎;財富越多,就越想求穩。雖然你還是原來的你,但是你發現自己已經變得不那麼願意承擔風險,也不那麼爭強好勝了。你可能發現自己身上增添了不少循規蹈矩、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傾向。這對於成功者是很危險的。既要敢於“嚐試”,又要盡量減少風險成本,這才是成功之道。

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在嚐試中前進,在嚐試中成功,在嚐試中逐步逼近成功者的目標。顯然,沒有嚐試,就沒有成功。

當我們走夜路時,我們會發覺“看著黑”,但是走下去“未必如此”,往往是走到黑暗“近”處的時候,就會發現,原來並不太黑,甚至根本就是“亮”的。其實,在人生的事業、愛情、家庭、金錢和人際關係等等方麵也是如此。坐在那裏想,越想越可怕;坐在那裏看,越看越黑暗。如果我們能夠嚐試著向前走,不畏艱難和黑暗去進行嚐試,我們就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麼可怕的問題。

美國人就很講“嚐試”精神。他們認為做事情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主張在穩重決策的同時,還必須有一點兒“嚐試”精神。無疑,冒險能激發創新、拚搏精神,大大鼓舞人們的士氣。美國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的創始人玫琳·凱的奮鬥故事可以給我們一些經驗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