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弱者製勝的七大集中原則(1)(1 / 3)

原理一——需求的資源總是稀缺的

當然,這世上稀缺的不僅僅隻是人才!

稀缺,我相信每個人都深有感觸。凡是我們要的,這世上都太少,金錢太少,朋友太少,資源太少……簡直是,要什麼缺什麼。

這世上女人怕有30多億,但還是稀缺的,還有許多男人為找不到老婆睡覺而十分發愁呀!更別說漂亮女人的稀缺了。

這世上石油、天然氣實在太多太多,但對人類來說,還是稀缺的,還有許多國家因受能源限製而發展不快。

這世上的空氣、陽光、水資源不可謂不多了,但由於人類自身的汙染,真正的純潔的空氣、陽光、大海依然十分稀缺。

最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是住房與土地,城市裏高樓如此之多,而且民工們整年整年累得不得了地建高樓,但還是有許多人窩在一間黑暗的出租棚裏為住房而黯然傷神。

稀缺當然不是好事,人類幾乎所有的紛爭、戰爭都是因稀缺而起的。中東戰爭、伊拉克戰爭,都由於這個原因引起。

因此,要解決稀缺問題,就成了我們每一個追求成功追求卓越人生的首要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人類可謂費盡了心機,創造發明、發現了一係列的知識和製度來擺平這個問題如:

經濟學為了解決稀缺,便在供求上大做文章;

社會學為了解決稀缺,便在人與人互動上大做文章;

政治學為了解決稀缺,便在製度調控上大做文章;

管理學為了解決稀缺,便在最優組合上大做文章;

佛家為了解決稀缺,便在欲望控製上大做文章;

哲學為了解決稀缺,便在精神追求上大做文章;

創造學為了解決稀缺,便在擴大生產上大做文章;

…………

總之,我從天下稀缺的角度研究了100多門學科,得出一個總的結論:對於追求卓越來說,所有有關稀缺的方法與建議都不太到位,都不能直接指導我們每個人或每個團隊閃電般地追求成功。因此,我一直在探尋一種更為有效的有利於快速成長的方法。

在遍觀大師的書籍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毛澤東的戰爭哲學,於是我通讀了研究毛澤東的近100斤的各種研究著作,我從中讀出了兩個字——集中。

對,毛澤東最成功的核心智慧,我認為就可以用這兩個字可以概括。不信,你可以去讀讀《毛澤東選集》的。我認為,在一切稀缺的前提下追求卓越,毛澤東的集中戰略戰術是最有效的。我還認為,隻有毛澤東最理解什麼是稀缺,怎樣解決稀缺。當時的中國,可謂要什麼沒什麼,一窮二白,手板敞風,一無所有。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可歸納為一句話:集中是解決稀缺問題最有效的法寶。

稀缺無處不在,季羨林在剛到北大時,麵對稀缺問題,是有過“思想鬥爭”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在這裏講的“思想鬥爭”,不是後來我們所理解的那一套廢話,而是有關我的學術研究的。我曾多次提到,在印度學領域內,我的興趣主要在印度古代及中世佛典梵文上,特別是在“混合梵文”上。上述我的博士論文以及我在哥廷根寫的幾篇論文可以為證。然而做這樣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專業的專著和雜誌。哥廷根大學圖書館和梵文研究所圖書室是具備這個條件的。

在哥廷根10年,我寫論文用了上千種專著和雜誌,隻有一次哥廷根缺書而不得不向普魯士國家圖書館去借,可見其收藏之富。反觀我國,雖然典籍之富甲天下,然而,談到印度學的書刊,則幾乎是一片沙漠。

我既然下定決心,終生從事研究工作,我的處境已如京劇戲言中所說的:“馬行在夾道內,難以回馬”。研究必有對象,可是我最心愛的對象印度古代混合梵文已經渺如海上三山,可望而不可即了。新的對象在哪裏呢?我的興趣一向駁雜,對好多學問,我都有興趣。這更增加了選擇的困難。隻因有了困難,才產生了“思想鬥爭”。這個掂一掂,那個稱一稱,久久不能決定。

我必須考慮兩個條件:一個是不能離開印度,一個是國內現成的資料充足。離開了印度,則我十年所學都成了無用之物。資料不夠充足,研究仍會遇到困難。我的考慮或者我的“思想鬥爭”,都必須圍繞著這兩個條件轉。當時我初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對時間的珍惜遠遠比不上現在。“鬥爭”沒有結果,就暫時先放一放吧。

北大圖書館藏書甲大學的天下。但是有關我那專門研究範圍的書,卻如鳳毛麟角。全國第一大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比較起來,稍有優越之處;但是,除了並不完整的巴利文藏經和寥寥幾本梵文書外,其他重要的梵文典籍一概不見。燕京大學圖書館是注意收藏東方典籍的。可是這情況是1952年院係調整後才知道的,新中國成立前,我毫無所知。即使燕大收藏印度古代典籍稍多,但是同歐洲和日本的圖書館比較起來,真如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可能同日而語。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真如虎落平川、龍困沙灘,縱有一身武藝,卻無用武之地。我雖對古代印度語言的研究戀戀難舍,卻是一籌莫展。我搞了一些翻譯工作,翻譯了馬克思論印度的幾篇論文,翻譯了德國女作家安娜·西格斯的短篇小說。我還翻譯了恩格斯的用英文寫成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隻完成了一本粗糙的譯稿,後來由中共中央馬列著作翻譯局拿了去整理出版,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這些工作都不是我真正興趣之所在,不過略示一下我是一個閑不住的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