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會聊起友誼的話題。“我不信有什麼永恒的情感,不是對世界灰心,而是自己就沒信心做到。時間啊,空間啊,人啊,都是會變的。”瑾說。彥晃著手裏的可樂杯,白了瑾一眼:“重色輕友?我也會啊。我們倆都是女的,互相看著順眼,頂多算狐朋,沒想過天長地久。”
她們一致認為,對女人來說,女性朋友沒有男朋友重要。女性朋友是創可貼,緩解一下傷情,暫時起點作用還成,解決不了大問題。男朋友才是解藥,所以一定要重色輕友,不能稀裏糊塗把感情資源浪費了。不過女朋友需要常預備著,以免想用的時候找不到。
去年冬天,瑾告訴彥她要離開家去北京,彥笑嘻嘻地說,走吧走吧,早就知道你這人靠不住。
臨走前一天,彥一直陪著瑾,幫著收拾行李,買一些零碎東西。一切打理妥當後,她們去老地方喝咖啡。兩人坐在靠窗的沙發上,看著窗外在寒風中瑟瑟來去的人們發呆,有一搭沒一搭地聊。
“走了就不想再回來了吧?”彥問。
“嗯,除非混不下去。”
“也好,這裏真沒什麼好留戀的。”
“除了你,”瑾說,“唉,以後沒人和我一起消磨時間了。”
“可以再找啊。”
“那也不如你。你用著多順手,要不你跟我一起走吧。”瑾氣彥。
“好啊,把我家那位一起帶上。”彥笑嘻嘻地說。
到了該告別的地方,彥衝著瑾笑:“你看我多有先見之明,今天沒戴隱形眼鏡。”瑾看到淚水從彥的眼睛裏一股一股湧出來,滿臉都是。“明天我不去送你了,你又要說我哭得很難看,你好好地走吧。”彥一邊哭一邊很快轉身走掉了,瑾看見彥走一段路就摘下眼鏡擦一下。
瑾一路上都怔怔的,回到家發給彥一條短信:馬上洗臉,別忘了多塗點護膚品,否則會皸裂。一種叫傷感的情緒襲擊了瑾。
隔了千裏,不能一起逛街了,兩人開始頻繁發短信。比如:“胖了沒有?嚴禁囤積脂肪!”“幹嗎呢你?別以為我想你了,我的手閑著沒事敲字玩。”“加快速度尋找另一半,盡量少用‘創可貼’。”
我們都知道“閨”,不單單指閨閣、閨女、閨房的“閨”,更是指一個女人在她漫長的一生中,隻有同性之間才明白和理解的閨中情懷。女人在她的一生中,總會有那麼一個或幾個密友,哪怕她曆盡鉛華、子孫滿堂,都不會妨礙她們的交往。
那麼閨中密友從何而來?
有一種閨中密友,來自童年或讀書時代的同學、鄰居,因為知彼知己,知根知底,她是你的知音,有時,甚至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這樣的密友,是你一生的影子,自己走得再遠,她還跟在你的身後。而另外一種是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或在你為事業拚搏的過程中,因為偶然的原因,相識相知的。我們對友誼的渴望與需要常常也如愛情一樣,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是這樣的朋友也並不一定就是長久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你會發現,童年和讀書時的密友,原來也會因為現實、家累、世俗以及雙方地位和收入的差異,而漸漸淡化到無。成長過程中的相識相知,也會因為工作、生存等各方麵的原因而漸行漸遠。
要想永遠得到相處得很好的閨中密友,需有很好的品性修養,自私、小氣、不喜歡成人之美、不喜歡聞人之譽的人,不可能長久地擁有好朋友。要想永遠獲得好朋友,就應該學習用正當的方法去贏得一個人的心。你希望別人對你怎樣,你就應該怎樣去對待別人。
都說好女人是男人的一所學校,其實對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有一定知識修養和精神追求的好女人知道,女人成功不容易,要彼此鼓勵,相互提攜,用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女友而使彼此之間得到同情與溫暖,一起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與朋友保持應有的距離
人際交往中,兩個人就如兩條鐵軌,平行著才能走遠。在交往的過程中,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僅要給對方在心理上保留一定的空間,也要在身體上保持一定的距離。
一個女人要贏得朋友,建立好的人際關係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要維護這張網,維持長久的友誼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都說距離產生美,現在就是要說到距離這個問題上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則故事,說的是豪豬過冬時要靠對方的體溫來取暖,可豪豬的毛很硬,既要靠近,又要不傷害對方,就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一次次的傷害,一次次的磨合後,它們終於找到了恰當的距離。大家都能從這則故事中想到人際交往也是這樣,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來證實這一點。在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裏,當裏麵隻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邊。實驗進行了整整80人次。結果證明,在一個隻有兩位讀者的空曠的閱覽室裏,沒有一個被試者能夠忍受一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下。
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間,它就像一堵無形的“氣牆”一樣為自己“割據”了一定的“領域”,阻擋別人的侵犯。而當這個自我空間被人觸犯時就會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惱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