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先在職場上推銷自己(1)(1 / 3)

如何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邁好可喜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價值以及優勢,通俗地講就是自己到底“值多少錢”,然後積極地去推銷自己,目的是讓別人接受。

你賣的是什麼

紛至遝來的臨時性工作取代專職工作是未來就業的趨勢。為了適應勞務市場的需求,你不得不進行相應的自我調整,明確你所能夠向市場提供的勞務是什麼。

湯姆·波德以精煉的語言描繪了勞務市場的供求契合關係。他在《叫賣研究》一書中說:“你真的是什麼?究竟是誰將會買你所賣的?”

年輕是一個優勢,將來的日子還很長。於是,年輕人往往在求職時表現出太強的隨意性,就像決定看一場電影或者打一場保齡球一樣隨意。但是,機遇稍縱即逝是信息時代的一大特點。因此,我們要謹記“抓住機遇而不可喪失機遇”。

深刻理解招聘廣告

古語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今的招聘廣告五花八門,要從紛繁蕪雜的廣告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求職前細心地做一下分析比較,認真篩選,一定會給你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

雖說招聘廣告以招聘為目的,但是許多企業都會利用在大眾媒體上亮相的機會往自己臉上“貼金”。那些大公司(不分國內外)都會在招聘廣告中大肆宣傳自己,而那些避而不談企業曆史、未來和現在的廣告,其規模一般比較小,難以“上台麵”。同樣是合資企業,如果合資雙方是財大氣粗的大公司,肯定要標明雙方的背景,如果籠而統之地稱為中外合資企業,那麼合作雙方極有可能是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型企業。至於隻留下電話、傳真機號碼之類的招聘單位,則更要“留點神”,提防上當受騙。我們要用“銳利”的眼神來看招聘廣告。

除此之外,要對各類招聘廣告中的一些字眼反複琢磨,要善於揭開“麵具”,識破漂亮文字下真實的含義。例如:所謂的“從事廣告宣傳工作”,看似不錯的差事,其實隻不過是將廣告宣傳冊挨家挨戶塞進居民的門縫,在人行道上給過往的行人分發新產品、樣品或者優惠券等等差事。應該說,任何單位對自己的優勢都會適時展示,所以在正規的招聘廣告中不會用含混概括的字眼。

客觀認識真實自我

當今社會是個性化的社會。每個人的個性都可能是他特有的標識和財富,也顯示了他所適合的職業。性格、愛好、價值觀、氣質、態度、能力都是個性的表現。許多學校,職業介紹所都會根據職業選擇中的心理學,根據人的個性提出職業發展的建議。

如今,有的人在選擇職業時,常常要求做幾個心理測驗試題。可是,個性與職業的匹配當然不是做幾個心理測驗試題就能夠得出結果。它需要一套規範的、嚴謹的測試方案,但是對於求職者而言,認識自己遠比認識對方來得重要。

努力創造新的機遇

絕大多數的好工作是很少公開登廣告的。據說好的工作不登廣告的概率高達80%,甚至還不止。求職者應明白非廣告形式的就業良機都存在於“黑市”之中。

通往潛在就業市場的良好途徑--精心編製關係網。廣義地說,關係網包括你的家人、親屬、朋友,你的家人的朋友、你的朋友的家人等等。從理論上講,你認識的人越多,並且給人留下好印象越好,你找到滿意工作的機會就越大。

雖然自己去創造就業機遇(比如直接打電話到你感興趣的單位)與按招聘廣告尋求就業相比,可能成功的概率很小,但獲得自己滿意的工作機會更大些。

現在找工作,一般都要寫一份簡曆。一份好的簡曆應該體現出對應聘單位的尊重;應該有針對性;符合常規的格式;能夠突出自己的優勢,體現出藝術性和自己的文字功底等等。求職的最後一關就是麵試。所謂麵試,實際上就是和一個素昧平生的人交談,這個人在半小時甚至更少的時間裏會或多或少地影響你的一生。因此,麵試,有時又被看做是一門藝術。

準確的就業培訓

現遮,社會上時興“就業培訓”:學電腦打字、學外語、學美容、學駕駛、學家政服務等等,在此不一一列舉。然而,就在“全民皆學”的可喜情形下,還掩蓋了一種隱患:不顧自身條件“一味盲從”。

導致就業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盲目性的原因,就是擇業信息係統的指向性不十分明確。最近統計顯示,求職者中電腦打字、商貿財會、酒店服務、無線傳呼等方麵的勞動力“供過於求”。這些在業餘時間花費了很多財力物力的年輕人,隻好承認白費力氣了。而另外一些需要人才的行業卻因為缺少人才而傷腦筋。因此,懂得以自身條件為出發點,抓住機會適時“充電”,是十分重要的。

為明天而奮鬥

“二八法則”,在管理方麵頗為著名,意思是,你用20%的時間來處理眼前這些瑣碎的要緊事,隻是為了生計,而用80%的時間去做較少但很重要的事,是為了未來。它才會讓我們擁有更多的、真正的財富。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年初之時,我們都要仔細地梳理日曆,捫心自問,這一年“你對自己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