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先在職場上推銷自己(1)(2 / 3)

或許,將來的某一天,當我們在彌留之際回望此生,也會自問:在這匆忙的一生中,我做過什麼?我能給自己打多少分呢?

跨國公司的誘惑力源於何處

“一場革命正席卷從業領域。它正在改變從業,‘從業地’和工作的涵義”。

站在“人世”的門檻內,聆聽全球化浪潮聲由遠至近,碩大的地球,開始真正成為一個小村落。

曾有一個笑話說,一位初到美國旅遊的日本小女孩,突然對她的媽媽揮動著小手:“媽媽,快看,他們這裏也有麥當勞啊。”

麥當勞的全球化擴張,被《紐約時報》記者費特曼稱之為“民主化的全球化”。或許,在這位記者的眼裏,麥當勞把“全球化”與“本土化”兩張臉譜融合在一起,在全世界的分店門口永遠坐著一個逗笑的小醜,拉近與顧客的距離。

根據資料顯示:1996年,快餐大王麥當勞創下了打人全球100個國家的擴張新記錄。它現在以每3小時開一家分店的速度在地球上擴張。從1996年起,麥當勞海外分店的營業總額首次超過了它的美國分店總額。

不止麥當勞如此,所有的跨國公司都已成為我們這個星球最靚麗的風景。目前,跨國公司的貿易量已經占了全球貿易總額的五分之二,越來越成為國際經濟的主流。

現在的公司都在以超速度向國際邁進,你可曾想過加入跨國公司的潮流?

跨國公司為何青睞中國

許多跨國公司正是看中中國的人力資源才向中國邁進的。下麵就是一例。微軟公司原準備在印度設立其在本土之外的第二家研究院,然而,當比爾·蓋茨在與清華大學的師生接觸、交流後,當機立斷,決定轉向中國大陸。在研究院成立慶典上,微軟公司負責研究的副總裁更是直言不諱:促使微軟將境外最大的科研機構設在中國大陸的原因就是中國大陸信息產業廣闊的市場和眾多才華橫溢的軟件研究人才。

我國不少有名望的經濟學家指出,跨國公司到中國來主要是為開拓中國市場,推銷其產品和服務,再者就是將我國作為其整個生產分工線上的一個環節,利用我國有較優越的生產要素,降低其生產經營成本。就現在而言,所謂我國在世界上有較優越的生產條件,實際上就是我國有豐富而廉價的人力資源。

我們應該為跨國公司的到來而鼓掌。這不是剝削。因為,跨國公司雇傭我國的勞動力從另一角度看,也是對我國的白領和藍領工人的一種職業培訓。通過直接與這些跨國公司打交道,可以在技術、管理和經營等方麵學到很多技巧。“先當學生,再作老師”的傳統我國自古就有,今後仍會延續下去。

較高的工資使跨國公司充滿誘惑力

幾年前,《編輯部的故事》成為大眾喜愛的電視連續劇之一,它在笑聲中又令人深思。劇中“餘得利”有一句台詞:“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這句話,傳遍了社會的各個階層,成為通俗而精粹的“名”句。

眾所周知,跨國公司的薪水確實高於國內企業。如今,普普通通的工人辛辛苦苦勞動1個月,收入也隻有七八百元的水平;而在跨國公司,他的薪水可能就要翻幾翻,達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這是國內企業無法攀比的。因此,許多人力資源都湧入跨國公司就不難理解了。

一則招聘廣告公布了廣東省外企服務中心受跨國公司委托招聘的一些職位的月薪:

產品開發部研究員:1.7萬元;

投資部經理:1.5萬元;

人事部經理:1.2萬元;

行政部副經理:1.1萬元;

房地產開發部副經理:底薪9000元;

應用開發工程師:8000元;

生產管理經理、倉庫管理運輸經理、高級會計主管:7000-8000元;

高級銷售經理:底薪7000-8000元加提成。

這些在國內企業員工看來已是天文數字,而在同行看來實在是“稀鬆平常之事”。根據對珠江三角洲地區48家大型外資公司的調查,部門經理的稅前月收入一般都在6000元以上,大多都在6000-15000元之間,月薪2.5萬元以上的也不少見。

完善的福利保障是使跨國公司充滿誘惑力的又一原因

以前總以為跨國公司毫無“人情味”,員工一旦患了疾病或者有了工傷什麼的,馬上就“翻臉不認人”。不少人還舉例說,“××家外國公司又拖欠養老保險了”,“××家外資企業又沒有給員工辦理醫療保險了”等等,這樣的事情時有耳聞。

難道跨國公司真的令人如此寒心?

確實有這樣的事實存在,但是,跨國公司一般都還是比較重視員工的福利,與私營企業或者一般的外資加工企業大不相同,下麵的例子足以證明:

住房福利--是國人擇業時最關注的問題之一。跨國公司入境隨俗,為了不讓員工有後顧之憂,寶潔、安利、摩托羅拉等一些著名跨國公司從前幾年就開始實行員工“住房計劃”,通過提供無息或低息貸款的方式幫助員工買房。比如,寶潔公司每年把利潤的8%用於住房福利,同時,為在該公司打工時滿三年者提供60萬元的貸款,用以本人在廣州地區買一處滿意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