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為人下屬咋掙錢(1)(2 / 3)

區區小事沒必要向上級彙報或請示,可以在自己的權限之內,憑自己的判斷,把事情處理得幹淨利落。對於權限之外的事,就不能拖拖拉拉,應該即刻向上級請示,否則,就有可能被上司認為是越職。

比如,一位部門負責人,在出差執行任務時,發現情況遠不像當初預料的那麼簡單,需要上級賦予他自主行事的權利。於是他在給上級的電報中,先彙報了情況,然後說:“當你收到電報之後,無疑想發表指示,請不必發來指示,我們這裏有你的一切指示。我將向你報告我們的行動。”多麼巧妙!他既向上級表明了情況的複雜,請讓我自主行事(當然在權限之內),同時也告訴領導,不必擔心,我已領會了領導的意圖,不會把事情弄糟,而且我會向上級及時彙報。上級回電:“所述甚慰,靜候佳音。”這位負責人的行動贏得了上級的欣賞。

這位負責人的成功之處很值得學習。如果他一步一彙報,一步一請示,領導對他也就不會那麼放心了,請求次數多了,會讓上級反感,領導一定以為你很愚蠢,沒有一點自主辦事的能力。

3.虛心接受批評

在受到上司批評時,你應把握以下幾條原則:

(1)認真對待批評

領導一般不會把批評、責訓別人當成自己的樂趣。既然批評,尤其是訓斥容易傷和氣,那麼他在提出批評時一定是慎之又慎的。而一旦批評了別人,就有一個權威問題和尊嚴問題。如果你把批評當耳旁風,我行我素,其效果也許比當麵頂撞更糟。因為,你的眼裏沒有領導,讓領導麵子盡失。

(2)對批評不要不服氣和牢騷滿腹

批評有批評的道理,即使錯誤的批評也有其可接受的出發點。更何況,有些聰明的下級善於“利用”批評。也就是說,受批評才能了解上級,接受批評才能體現對上級的尊重。所以,批評的對與錯本身有什麼關係呢?比方說錯誤的批評吧,對你晉升來說,其影響本身是有限的。如果你處理得當,反而會變成有利因素。但是,如果你不服氣,發牢騷,那麼,你這種做法產生的負效應,足以使你和領導的感情拉大距離,關係惡化。

(3)切勿當麵頂撞

當然,公開場合受到不公正的批評、不應該的指責,會給自己造成被動。你可以一方麵私下耐心作些解釋,另一方麵,用行動證明自己,當麵頂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開場合,你下不了台,反過來你如果當麵頂撞也會使領導下不了台。如果在領導一怒之下而發其威風時,你給足了他麵子,這本身就埋下了伏筆,隱藏了轉機。他人認為你能坦然大度地接受批評,在潛意識中對你產生歉疚之情。

靠公開場合耍威風來顯示自己的權威,換取別人的順從,這種不聰明的領導是很少的,如果你遇到的是這樣的領導,你當然應在適當的機會給他以“反批評”。但是,你更需要大度從容,一旦有兩次這種情況發生,跌麵子的就不再是你,而是他本人了。

(4)不要把批評看得太重

一兩次受到批評並不代表自己就沒前途可言了,更沒必要覺得一切都完了,天昏地暗,灰心喪氣。如果批評了你,你就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這樣會很讓領導看不起。他也就再不會信任和提拔你了。

(5)受到批評不要過多解釋

受到上級批評時,反複糾纏、爭辯,希望弄個一清二楚,這是很沒有必要的。確有冤情,確有誤解怎麼辦?可找一二次機會表白一下,點到為止。即使領導沒有為你“平反昭雪”,也用不著糾纏不休。這種斤斤計較型的部下,是很讓領導頭疼的。如果你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不受批評,當然可以“寸土必爭”,“寸理不讓”。可是,一個把領導搞得精疲力盡的人,又談何晉升呢?

4.提建議時要慎重

用巧妙的語言委婉地向上司提建議,對方還是容易接受意見或建議的,如果詞語運用不當,則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甚至觸怒上司。所以說向上司提建議也有很大的學問。一定要選擇時機,切忌在他心情很壞的時候提建議。

大多數領導雖然談不上日理萬機,但也非常忙碌,苦不堪言,有時還有許多生活中的煩惱纏繞著他。當他心情好的時候,有些建議盡管不太中聽,他還是能接受的;如果他工作沒做好或者家中有什麼不快的事,他正憋著一肚子火無處發泄,你這時提建議,特別是刺耳的良言,那就正好撞在槍口上,也許你的建議他以後采納了,但他不會記著你的功,反而會因為你當時戳著他的痛處而記恨你,甚至找機會給你點顏色看看。

如果建議對公司有益,最好在開會時提出,但切忌批評上司,你想提出與上司不同的意見,可以在私下裏單獨向領導提。因為別人聽不到,加上你的態度謙虛誠懇,上司肯定會慎重考慮的。

中國古代法家代表人物韓非認為,部屬不能隨便向上司進言。他的觀點雖有些偏激,但說明了向上司提建議宜慎重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