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喪葬(1 / 2)

大隋王朝,南離州,青雲郡,東郭縣,黃連鎮,小黑山的山腳下。

一排茅屋,厚實的茅草,用幾根木頭支撐著,茅屋的四周,用夯實的泥土製成的土牆,一排籬笆圍城一個院子,幹淨整潔。

茅屋後麵,開出幾塊田地,種植著一些作物。

張寧跪坐在堂屋的一角,一身打滿補丁的麻衣,額頭與腰間,都纏著一根細細的麻繩,心中沉默著。

堂屋的正中,一具薄木棺材正靜靜的躺在那裏。大嫂周氏,帶著兩個孩子,跪坐在棺材的另一邊,輕聲抽泣著。

棺材裏,躺著張寧這一世的父親,張大牛。

黃連鎮,位於東郭縣的一角,距離縣城足有百裏,道路崎嶇,極不好走。

原本,這裏不叫黃連鎮,自從幾十年前,一位新上任的知縣,想要視察自己的領地,帶著幾名差役,千辛萬苦來到黃連鎮。

知縣的座駕,一匹上好的青馬,在半路上就摔死了,靠著一雙腳,走到黃連鎮,到了鎮上,兩腿已經腫的老高,見到鎮上的村民,一個個麵黃肌瘦,連一家像樣的旅館都沒有,鎮上的大戶,也是饑一頓飽一頓,隻得匆匆離去。

自此以後,黃連鎮的名字就安在小鎮之上,原來的名字,早已忘卻。

張大牛,原本不是黃連鎮的人,十幾年前,帶著妻兒逃荒過來,在花了自己所有積蓄,足足三兩銀子賄賂裏正之後,才在黃連鎮安家落戶。

在小黑山的山腳下建起這一排茅屋,安置妻兒。

然後,才有了張寧,排行老二,換做張二郎。

鄉野村人,叫起來自然隨意。

見著棺材前的信香快要燃完,張寧趕忙起身,重新點燃一支信香,插在當做香爐的碗中。

貢品很少,一枝香,幾個山間采來的果子,一個張寧連夜買來的豬頭,煮熟的。

那誘人的香味,引得兩個侄子不停的吞咽著口水,但老老實實的跪坐在母親的身旁,不敢亂動。

兩個小家夥,光著身體,兩雙眼睛,不時的偷看著供桌上的豬頭。

他們的年齡還小,還不知道什麼是死亡,什麼是傷心。

他們隻知道,母親不知道為什麼哭著,不停下來?

為什麼爺爺躺在那幾塊板子拚成的盒子裏,不出來和自己玩?

將信香插好,張寧返回原地繼續跪坐著。

心中頗不是滋味!

前世自己,正走在大街上,欣賞著都市風景,可惜,突然之間失去意識,再清醒的時候,困在一處黑暗之中,隱約能夠聽到動靜,經過漫長的堅持之後,作一名新生的幼兒降臨在這個世界。

這裏,與前世不同,形如前世的舊社會,還是封建時代。

跟隨夫子學習的兩年,讓張寧清晰的知道兩個世界的不同,都有三皇五帝的傳說,始皇帝都統一了大地,文字被定為小篆,車同軌,書同文,一生豐功偉績。

漢滅秦,自此,曆史陷入拐角。

漢朝一直堅持了五百年,被唐替代,唐後是明,明之後,是隋。

也就是現在的大隋王朝,已經享有國祚三百年。

這一世的父親張大牛死了,自己日後該怎麼辦?

張寧心中淡淡的想著。

環視四周,土牆上掛著幾塊皮毛,是張大牛采藥之餘打獵所得。

大嫂周氏一身素服,漿洗的幹淨,但上麵也有補丁,一頭雲鬢用一根木簪維係著,姣好的麵容帶著一抹菜色,呈現一絲老態。

兩根細細的麻繩,勒在額頭與腰間,與自己一樣,一雙草鞋打底。

兩個侄子,還是幼年,懵懂無知的年紀。

大哥張大郎在庭院中招待著妻子的娘家人,與幾名前來探望的獵戶彼此交談著。

黃連鎮窮,真的窮,就算張大牛能夠辯藥采藥,日子也過的緊巴巴的。

當初張大牛的妻子王氏重病,借了不少債務,終究沒有挽回,人財兩空,原本就緊巴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三年來,為了還債,一家人齊上陣,終於還清。

這次,張大牛在山上發現一株上了年份的老參,在哪峭壁之上,雖然采到,但也送了性命。

被幾位獵戶抬回來的時候,已經咽了氣,手裏,還緊攢著那枝老參。

至於那隻老參售價如何,張寧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