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幹更要會幹,方法勝於心法。學習一種方法,其實就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
企業需要能幹的員工,更需要會幹的員工。很多員工是“老油條”,張口閉口就是心法,卻從來不談方法。現在很多人都在講員工要有執行力,要像軍隊一樣去執行。在我看來,執行很重要,執行的方法更重要。在執行這件事上,並不是有能力有行動就能高枕無憂。我們在工作中常聽到這樣的說法:
老板真是異想天開,這樣的任務怎麼去完成?
拜托您老下命令前過過腦子好不好?
想法不錯,就是太難實現,有必要嗎?
這麼棘手的事,不是故意折騰我吧?
……
麵對類似的情況,你該怎麼辦?
大罵老板變態,然後轉身瀟灑離去?這樣做明顯太過衝動。
向老板繳槍投降,承認自己幹不了?稍有才能的人都不甘心認栽。
請求老板指示:該怎麼插手、調動哪些資源、上哪去找客戶?顯然非明智之舉,老板花錢雇你工作是為了讓你解決問題的,如果他一個人就能幹,你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怎麼辦?隻有先硬著頭皮接下來,至於能不能完成、怎麼去完成,就看每個人的能力了。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恰恰是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最好砝碼。我一個做執行力培訓的朋友跟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經過整整一天的培訓,學員們都感覺學到了許多東西,掌握了執行的精髓,因此,雖然疲憊,但很興奮。
課程講完,老板登台,先是感謝我的精彩講解,然後,他問在座的員工:“老師講得好不好?”
“好!”員工齊聲答道。
“你們懂得什麼是執行了嗎?”
“懂了!”大家精神頭很足。
“那執行力最基本的要點是什麼?”
“服從命令!”員工們異口同聲。
“好,作為老總,我宣布一項命令。你們全體向後轉,從窗戶那裏下去!”
“……”
下麵的人都傻眼了:這是哪門子命令啊?要知道,這可是8樓啊,從窗戶下去,不死也是重傷。
大家麵麵相覷,老板又將自己的命令重複了一遍:“我要你們從窗戶那下去,服從的人舉手。”
這下,座下嘩然。好一陣子,才有不到十個人哆哆嗦嗦地舉起了手。
老板嚴厲地掃了下麵人一眼,員工們都低下頭,安靜下來。
“你們為什麼不舉手?”老板問。
“老師之前也講過,幹部要以身作則,總裁您先跳,我們跟著跳。”有幾個員工打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有人問道:“老大,我們跳了,您給多少撫恤金啊?”這個問題引得所有人哄堂大笑。
老板笑笑,對這些回答不置可否。然後問舉手的那八九個人:“你們不是要下去嗎?行動吧?”
舉手的那群人裏有五六個人走到窗戶前,俯身看了看。那是個夏天,樓周圍綠化搞得不錯,三層還有個大涼棚,有幾個人還側身瞄了瞄,然後,回頭跟大家一拱手,帶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氣勢,拉開架勢就要爬窗戶。老板過去一把拉住他們,說:“你們真要找死啊!”
剩下最後三個人,老板問他們:“你們為什麼不跳?”
三個人的回答道:“我們不是不跳,我們在找梯子跟降落傘。”
老板聽了滿意地點點頭,對在座的員工說:“你們都說懂執行了,我看,隻有他們三個才真正懂得了什麼叫執行。”
很顯然,老板的這個命令是別有用心的。他並不是要員工們真跳,也不是在拿員工的性命開玩笑,而是想通過這個命令來測試員工究竟有沒有明白執行的真諦,並讓他們懂得:任何一項命令都有其必行的原因,執行不是隨便說說,服從命令不像說的那麼輕鬆,不要自以為是地對命令判斷對錯,也不該討價還價,更不能奢望老板給你什麼指示或補償,而應積極地想辦法,盡最大努力去執行這個命令。這才是執行和服從命令的真正含義,也是你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的不二途徑。
強人強語
執行很重要,執行的方法更重要,解決問題的過程即是提升能力的過程。
對於一個職場人而言,心法誰都有,但真正的方法卻未必每個人都有。當年我在《中國經營報》策劃“與老板對話”這個欄目時,就是出自尋找實戰方法這樣一個初衷。因為此前有一個階段在做企業,在“百龍”做過副總,之後我自己又做一個企業,生產小先生美容儀。我的企業生活,從縱向來講很深,從橫斷麵來講,對外麵的事情接觸少一些。包括在管理企業過程中,我遇到過很多問題,但找不到更好的解決方法。其實,一個成功的操盤手,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企業存在什麼問題;第二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三,要通過實際操作,證明方法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