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不是完美主義的試驗場,職場是麵向結果的競技場。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夢想很大很美好,現實卻很瘦很殘酷。
有一個完美主義者和一個現實主義者是兄弟倆,他們各自有一家房地產公司,各自培養了一支完美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銷售隊伍。
完美主義者認為,企業要做大,必須要有一套先進的企業管理製度。於是他花了一筆錢,從國外引進了一套先進的績效管理體係,製定了一個宏偉的百年戰略規劃。每個月月底,他根據績效評估結果,重獎那些做事規範、工作完美者。這些完美主義者工作努力,每天早上唱著“早起的鳥兒有食吃”去上班,晚上還自覺主動地加班,他們將每一件事情都盡量做到完美,銷售團隊每天都要檢討哪些細節做得不好、哪些細節可以改善、哪些細節不符合績效要求……
現實主義者則認為,企業要生存,最終要靠業績說話,而驕人的業績來自優秀的銷售團隊。於是他也花了一筆錢,買了一套客戶管理軟件。他要求銷售人員必須研究客戶的需求、偏好,總結規律,重點突破那些能產生業績的客戶。他也建立了一套獎懲製度,重獎當月銷售業績最好者。這些做事現實者個個目標明確,行動力強,應變靈活,他們不拘泥於客戶是否絕對滿意,而是盡可能多地尋找機會把他們的房子賣出去……
一晃幾年過去了,現實主義者所創立的公司在當地同行中名列前茅,而完美主義者所創立的公司卻舉步維艱,員工跑了一大半,眼看就要倒閉了。
為什麼先進的管理體係不管用?為什麼完美的製度竟然不如粗放的管理?這個寓言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它讓我想起了一句流行語: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夢想很大很美好,現實卻很瘦很殘酷。作為職場人,一個美妙的夢想固然很好,但我們更要從實際出發,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情,完成計劃中的每一個步驟,達成當前的每一個目標。而這就是以終為始、以結果為導向的做事態度。
我們常說:“一個人要有偉大的夢想,才有可能成為偉大的人。”但是,再偉大的夢想也需要一步步去實現,當你超越了當前的階段和當前的能力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時,往往會遭遇失敗。盡管許多成功者在說到自己的成功秘籍時,都強調要堅持一個偉大的夢想,但你不要忽略了,他今日的成功是無數個小結果組成的一個大結果,如果你將這個大結果當成了唯一的結果,那就大錯特錯了。所以,關注結果,尤其是那些小結果,是你當下可做的,也是你當下能做的。
在那些崇尚完美的人看來,起點高,成功的概率就高。不可否認,高起點的確會讓你比別人具備更多的優勢,但高起點卻不會帶來必然的成功。這是因為,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必須遵循“先生存,後發展”的規律。隻有經過長期經營與合理計算,先取得一係列小成果,才能獲得成功這個大結果。
從我做企業的經驗來看,任何一個企業的成功,都會經曆一個過程:從單點優勢的積累到整體優勢的提升。聯想最早走的是“貿工技”道路,一開始做的就是電腦貿易商,經過持續經營,最後成為一個自主品牌;格蘭仕最早做的是羽絨製品,後來才轉向微波爐。
那些成功的人也是如此。史玉柱最早做的是軟件,積累了第一桶金後,才開始做保健品。第二次創業後,也是先做保健品,後來才做了網遊。馬雲最早做的是翻譯,後來接觸了互聯網,才開始進入電子商務領域。說到底,職場生涯的第一步是要生存,聚焦眼前的結果,關注眼前的目標。否則,再完美的夢想,也不過是一句空話。
所以,再美妙的夢想,都要落實到當下。我們要拷問自己:我現在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我應該對結果負有什麼樣的責任?
強人強語
要發展,先生存。夢想再美好也需要一步步去實現。
總之,就是要以清楚明確的結果為導向,來決定現在要做的每一件事。也許你沒有發現,在生活中,許多時候自己都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以結果為導向做事情。例如建造房子之前,會畫出藍圖;出國旅遊時,會先決定去哪個國家,然後去辦簽證、買機票、訂飯店。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它體現了以結果為導向做事情是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