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為能力升級,讓自己強大(1 / 2)

要培養自己的核心能力,那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升級你的能力。學會合作,才能發揮出群體的能量,才能利用別人的優勢成就自己,而不是讓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戰。有人說:“我們要‘先給成功者打工,再與成功者合作,最後讓成功者為我們打工。’”這不失為一種策略;也有人說:“職場人要學會‘能辦事、會辦事、辦好事、不出事、沒事別找事。’”這也是一種方法;還有人調侃說:“要成功,先發瘋。”話雖偏激,卻也有一定道理。在我看來,職場人要實現夢想,就要時刻記得為自己進行能力升級,隻有自己強大起來,夢想才能成真。

我認為,一個人的成功是一係列條件組合的結果,而能力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條件。我們處在一個“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的時代,企業對員工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學習新知識,不斷地提升能力。十年前,一個人如果是個電腦通,會被認為是個人才,而現在這樣的人到處都是。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品牌,都需要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都需要不斷地為自己尋找新的賣點,這個賣點就是本事。

我非常喜歡毛主席的一句話,他說:“我們隊伍裏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我們現在的職場生活不正是如此嗎?很多人焦躁不安,擔心失去工作,擔心還不起房貸,擔心生病……這些擔心的根源就是我們很多人並沒有過硬的本事,沒有一套“仗劍闖天下”的安身技能。

所以,在我看來,學習的第一層含義就是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大。隻有學習,才可以告別恐慌;隻有學習,才可以真正保證職業生命常青。

我做記者的時候,采訪過很多成功的企業家,他們的學習能力讓我印象深刻。比如丹儂的總裁佘偉達,他說:“識破人生,更要熱愛人生。”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迪。是啊,人生的目的不就是有所成就嗎?那為什麼不以飽滿的熱情去學習,去做第一呢?當年我采訪張瑞敏的時候,他對我講《第五項修煉》,那時,這本書在內地還沒有出版。

學習使人強大,那些最優秀的人,都是學習能力最強的人,這是我當年最深刻的體驗和感受。

從做記者開始,我在每個平台上,都抱著學習的心態做工作。在百龍、名人、格蘭仕、婷美、永業,我學習了很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知識。可以這樣說,是這些平台成就了我,我也非常感謝這些平台給我機會。

一桶新鮮的水,如果總是放著不用,不久就會變臭。同樣道理,一個人習慣了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缺少大的進展,長期下去,能力就會衰減,一生也會碌碌無為。因此,要想成功,就必須不斷提升能力,而提升能力的平台就是你為之服務的公司。在這個平台上,你可以接觸到三教九流,那些或有名或平凡,或富有或貧窮的人,都可能成為你學習的對象。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隻有貼著大人物,我們才有可能成為大人物;隻有貼著老板,我們才有可能成為老板。一個成功的人,首先是一個善於學習成功的人。

一個人僅僅學會讓自己強大還不夠,還要學會合作。因為,學會合作,會讓一個團隊變得強大,從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職場上有一個很形象的說法:1加1等於2,但如果兩個1配合好,成為一個整體的話,那就是11.這個比喻雖然簡單,卻完美詮釋了團隊合作的精髓。所謂的團隊合作,不是幾個人在一起工作,或者能力相加那麼簡單,還必須講求配合、互助互補、團結一致。隻有這樣,才能發揮出團隊的能量。

強人強語

職場人要有團隊精神,要有群體意識,才能獲得更高的工作效率。

三個人一起挖一條水渠,每人負責一段,要三段都挖完了,水渠才算完工。甲很早就挖完了自己的一段,但乙和丙由於主客觀原因,進度慢。這時候,甲有以下三種選擇——

第一種:甲自己去休息,乙和丙的事情和自己無關,但因為乙和丙挖得很慢,甲自己的莊稼也會旱死。

第二種:甲對路人或者大官發牢騷說“乙和丙太慢了”、“都是乙和丙的問題”。雖然甲埋怨來埋怨去,水渠還是很晚才通水,甲自己的莊稼還是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