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成功者無界,能幹者無疆(1 / 2)

成功者無界,能幹者無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古往今來,凡有大作為、大事業、大建樹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做事勤奮、行動力強、專注。

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定期檢討,時常總結。唯有如此,人生的美好因為駐足而得以欣賞;工作的失誤因為總結而不再重複;成功的喜悅因為分享而得以升華。在漫漫職場路上,能夠不畏艱難、不懼寂寞、敢於沉潛的人,更容易取得大成就。因為,隻有將工作中學到的知識不斷消化、吸收、應用的人,才能將自己的經驗輸出給別人,輸出給團隊,輸出給公司。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真正的實幹家!

強人強語

真正的實幹家將自己的經驗輸出給別人,輸出給團隊,輸出給公司。

在我看來,成功者無界,能幹者無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隻要你認準了這口井,努力挖下去,遲早會有水出來。即使你隻想做一名普通的員工,你也可以成為頂尖的“專家員工”;即使許三多隻想做一個兵,他也可以成為“兵中之王”。

古往今來,凡有大作為、大事業、大建樹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我認為,成大事者的第一種特質就是做事勤奮。

本事是幹出來的,成功是點點滴滴的積累,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過程。甘於寂寞,耐心學習,辛勤地積累經驗,把握工作中的每一次機會,這是提升能力的不二法門。這個社會不缺少聰明人,缺少的是踏實能幹、勤奮進取的人。那些能力稍遜但能勤奮學習的人,往往更有機會成功。

據說曾國藩幼時並不聰明,天賦不高。有一次,他在家讀書,一篇文章背了很多遍,還沒有背會。這時,他家來了一個賊,藏在屋簷下。賊想:“等他書讀完了,我再溜進屋裏行竊。”可是賊等呀等,就是不見曾國藩睡覺。原來曾國藩還在翻來覆去地背那篇文章。賊忍無可忍,勃然大怒,跳出來說:“一篇文章,一晚上都背不會,就這水平還讀什麼書?不如跟我做賊算了。”說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然後揚長而去。

這賊多聰明,聽幾遍就能將文章背會。曾國藩雖然愚鈍,卻終成一代名臣。就連梁啟超也評價曾國藩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震古爍今的大人物。老舍先生說:“才華是刀刃,勤奮是磨刀石。即使是很鋒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會生鏽,成為廢物。”誠哉斯言,一個人不必天生能幹,重要的是勤能補拙,不斷地積累經驗,提升能力。那些偉大的成功者,在成就一番事業之前,都曾付出過艱辛的努力。

成大事者的第二種特質是行動力超強。

這個社會,有很多人“有想法”,卻沒行動。因為他們的想法隻是用來炫耀的,而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所以,要提高成功的概率,就要做到有了想法就馬上行動。

一百多年前,在美國的芝加哥,有一位善於思考的大學生,他對大學製度的弊端已經思考很久了,對此他有很多想法。一天,他鼓起勇氣,向校長提出若幹改進大學製度的建議。結果他的意見沒有被校長接受。於是,他做了一個在當時稱得上是驚世駭俗的決定——自己辦一所大學。他要自己來當校長,以消除這些弊端。

在當時,辦學校至少需要100萬美元,這可是筆不小的數目。上哪找這麼多錢呢?難道要等到畢業後再掙?那實在是遙不可及。

每天他都將自己封閉在寢室裏苦思冥想能賺到100萬美元的各種方法。盡管同學們都認為他白日做夢、不切實際,但他堅信自己可以籌到這筆錢。

就這樣兩年過去了。有一天,這個年輕人意識到,不能再停留在思考層麵上了,長此下去永遠也不會有什麼結果。於是,他做出一個決定,那就是不再思考,而是立即開始行動。他果斷地采用了一些他在前幾天裏想出來的、他認為還不錯的計劃——他要舉辦一場籌款演講會,題目就是《如果我有1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