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剛率軍遠行千裏,深入我方地域,已犯了兵家大忌,敵人的精兵強將都集中在這裏。劉武周雖然占據太原,但完全依賴宋金剛作前衛,敵人的士兵雖多,實際上後方是空虛的,因此他們想速戰速決。如果我們此時出擊,正好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當下之計,應該堅守營寨,養精蓄銳,以挫敵人的銳氣,待敵人糧盡計窮時逃走時再行追擊。”諸將同意李世民的看法。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2月,宋金剛終於因軍糧接濟不上而率軍逃跑,李世民指揮大軍追擊敵人,到達了介休(今山西省介休縣,位於山西省中部),宋金剛見無法逃脫唐軍的追擊,隻好列陣抗拒唐軍,李世民指揮唐軍三麵夾擊,宋金剛軍潰敗,自己也逃奔突厥。此時,尉遲敬德收拾殘部,退守介休城。
唐軍把介休城四麵圍定,尉遲敬德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陷於絕境。
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入城勸說尉遲敬德投降。尉遲敬德早就聽說了李世民禮賢下士的名聲,就與尋相率全城八千士兵來降。李世民見勸降成功,非常高興,對尉遲敬德十分信任,仍然讓尉遲敬德統領降軍,而且降軍營與唐軍營就駐紮在一起。
李世民部下行軍元帥長史屈突通擔心尉遲敬德、尋相會再度叛變,請李世民預先采取防範措施。李世民說道:“過去,蕭王劉秀推赤心置人腹中,他手下的人都忠於使命,現在,我信任尉遲敬德,委以重任,何必懷疑他呢?”
屈突通的話不是沒有道理。不久,尋相與原劉武周部下的降將再度叛變而去,眾將都懷疑尉遲敬德也一定會叛變,就將他囚禁在軍營中。
屈突通與殷開山都對李世民說:“尉遲敬德剛剛歸順國家,情誌不穩,此人極其勇猛。我們已拘禁他很久了,他既被我們猜疑,必生怨恨之心。
留著他恐是養虎貽患,請立即殺掉他。”
李世民說:“我的看法不是這樣。尉遲敬德若懷有背叛之心,難道會在尋相之後嗎?恐怕早就叛變了。”說完,立即命人將尉遲敬德釋放出來,命人把他領進自己的臥室之中,賜給他金銀珠寶,對他說:“大丈夫期望的是講大義氣,對小的懷疑不要介意。我不會聽信讒言而殘害忠良,您應該相信這一點。如果您一定要離我而去,現在我就把這些東西當做贈給您的路費,以表達這一段時間共事的情誼。”尉遲敬德感激涕零,表示不會離開李世民。
當天,李世民就讓尉遲敬德跟從自己到榆窠去打獵。恰巧王世充帶領數萬步兵騎兵來戰,與李世民迎麵相遇。王世充部下的勇將單雄信躍馬挺槊,直取李世民,李世民的形勢非常危機。就在此時,尉遲敬德大吼一聲,拍馬上前,一槊刺單雄信於馬下。敵軍見主將落馬,紛紛後退,尉遲敬德保護李世民衝出重圍後,再率軍返回,與王世充軍交戰,將王世充的軍隊擊潰,並且生擒了王世充的部將陳智略,還俘獲敵軍六千餘人。
過後,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道:“當初,眾人認為您必定會叛變,是上天引導我排除眾議,認識了您,保住了您。福和善都是有證驗的,回報得真是快呀!”於是,李世民賜給尉遲敬德一箱金銀,對尉遲敬德也越來越信任了。
後來,尉遲敬德跟從李世民征竇建德,討劉黑闥,屢立戰功,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軍之職。
太子李建成與李元吉等人為了爭奪皇位企圖謀害李世民,派人秘密送書信及重禮收買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堅定地推辭說:“我出身微賤,適逢隋亡,天下土崩瓦解,我沒有安身的地方,長期淪落於逆地,實在是罪不容誅。秦王對我有知遇之恩,讓我在門下任職,我隻能以身報恩。
我對殿下(指李建成)無功,不敢接受這樣的厚賜。我若私自答應殿下的要求,就是對秦王懷有二心。我若為了私利而丟掉忠心,對殿下又有什麼用處呢?”李建成見不能收買尉遲敬德,心中十分惱怒。
不久,尉遲敬德把李建成、李元吉想收買他的事報告了李世民。李世民說:“您的忠心,鬱結如山,我自然深知,即使成鬥的黃金,也不能使您轉移。不過,以後他們隻要送來禮物,您就應該收下,不必顧慮。若不收下,他們就會忌恨您,恐怕您將遭受陷害,您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了。況且,您了解了他們的陰謀,還可以及時告訴我,好讓我采取對策。”
李元吉等人十分嫉恨尉遲敬德,但又沒有什麼好辦法,幾次派人前去刺殺他,尉遲敬德故意把大門打開,讓刺客進來,但刺客懾於他的威名,不敢靠近。李元吉見刺殺不成,就捏造罪名,在高祖麵前誣陷他。高祖聽信了讒言,降旨把尉遲敬德拘禁審訊,險些把他殺掉。最終經李世民一再苦諫,並羅列證據,尉遲敬德才得以獲釋。
後來,尉遲敬德聽說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殺害李世民,就與長孫無忌等人力勸李世民趕緊采取措施。公元626年(武德九年)6月4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打敗了李建成,尉遲敬德親手誅殺李建成、李元吉。
甲子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八月癸亥日,高祖退位,傳位於皇太子,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位,是為唐太宗。
李世民登帝位之後,仍以誠信待部下。公元634年(貞觀八年),尉遲敬德曾在慶善宮侍宴,當時有的人座位在尉遲敬德之上,尉遲敬德性情暴躁,當即惱怒地質問:“你有什麼功勞,敢坐在我的上位?”任城王李道宗的座位在敬德之下,覺得尉遲敬德有些過分,就上來解勸。敬德勃然大怒,一拳打中了李道宗的眼睛,幾乎把眼睛打瞎。太宗李世民十分不悅,宣布罷宴。後來,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我閱讀漢朝的史書,看到高祖的功臣保全性命的極少,當時我總是責怪他。自從我登基以來,總是想著保全功臣,不加誅戮,使他們子孫繼續不斷。可是,您做官卻經常違反國家法令,到現在我才知道韓信、彭越為什麼遭到殺戮了,看來那不是漢高祖的過失。國家大事,隻有通過賞與罰來辦理,不恰當的恩寵,不能屢次實行,請您自我檢點,免得使自己將來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