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摒棄無謂的怯懦,勇摘勝者的王冠(1)(3 / 3)

成功有方

成功不屬於內心軟弱的人,堅強不僅是內心的一種堅持,還應該是一種抗爭。

丟掉怯懦,敢於反抗,才能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天地。

1.給自己創造一些冒險的機會

人的意誌和膽量都是需要不斷磨練的,在實際的磨練過程中才能得到提高。怯懦的人可以通過一些刻意的訓練和遊戲鍛煉自己膽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對特殊狀況的應對能力。

2.莫要安於現狀

對現狀沒有更高的要求的人,往往就會變得懶惰、消極、缺乏進取心。他們會極力地維持這種現狀,而不會打破它,哪怕會遭受一些傷害和損失也在所不惜。這樣的人往往隻會處於人生的低穀而難有進步。所以要給自己帶來希望,不要安於現狀,而是去積極的改變現狀,隻要肯去行動,就會獲得轉機。

人生在世,絕不能事事如願。遇見了什麼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喪氣。你應當下個決心,想法子爭回這口氣才對。

——馬克·吐溫

成功者與失敗者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失敗者隻做到人要求他們做的程度,或達不到別人的要求。而成功者卻不一樣,他會做到比別人要求的還多,因為他們有著一股拚勁。失敗者總是想找捷徑,但成功者為了最後的目標,他們會卷起袖子來努力迎接挑戰。

失敗者認為自己是在為了薪水而工作,而成功者則認為自己是人類的一部分,而工作是他們對人類做出的更好的貢獻。

英國偉大的戲劇家蕭伯納說:“我相信我的生命屬於全人類,我工作得愈辛苦,活得愈有勁。我為生命本身歡呼。生命對我而言不是一根短暫的蠟燭,它是一支壯觀的火炬,我可以持著一會,我要在交給下一代之前,讓它大放光明。”

成功者視困難為機會。對他們來說,每件事都是一次機遇。18世紀英國政治家及作家愛德蒙·柏克說過:

“生活的戰鬥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像攻占山頭一樣,如果不費吹灰之力便贏得它便像打了一場沒有光榮的仗。沒有困難,就沒有成功;沒有奮鬥,就沒有成就。困難也許會嚇阻懦弱的人,但對有決心和勇氣的人而言,它是一種受歡迎的刺激。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是用來證明那些阻擋人類進步的障礙,會被堅定的善行、誠實、積極、堅忍以及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敢克服。”

在我們的無意識中,有一種更危險的逃避方式在生活中流行擴散,那就是無所事事。對許多人來說,這可能是一種無法抗拒的誘惑。它是一種可以貽害終生的壞習慣,它能摧毀自重和自敬,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成功與失敗都無所謂的錯誤觀念。

難怪一位著名的精神病醫生說這是人類最大的危機之一。對一個正常人而言,如果當他早晨醒來後,卻發現一天都無事可做,無處可去,不被需要,生活就變成了一場噩夢。因此人們必須保持清醒,否則就會變成一個瘋子。

你也許有高遠的目標,你也許有遠大的理想。但你必須記住,除非你勇敢去做,否則什麼都不會實現。

看看下麵的記錄:

亨利·福特在成功之前因失敗而破產過五次。

丘吉爾直到62歲才成為英國首相。那時他已經曆過無數次失敗和挫折了。他最偉大的貢獻是在他成為“年長公民”後完成的。

有18位出版家否決掉理查·巴哈的1萬字故事《天地一沙鷗》,最後才由麥克米蘭出版公司於1970年印行。到了1975年,光在美國一地,就賣出700萬本。

在成功生活的公式中,堅毅的作用是無可取代的。天才則不是這樣,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失敗的人都是有著某些特殊天分的,他們也擁有許多大好的機會,隻是因為過早地選擇放棄而與成功擦肩而過。

所以,如果你是在做一件有價值的事,你一定要堅持到底。

也許會有人批評你、懷疑你,但是記住,他們可能還不如你,因為他們就是自己不願意嚐試,卻又喜歡批評諷刺那些敢於突破惡劣環境而奮發向上的人。亞伯拉罕·林肯就曾被稱為“猩猩”和“醜角”,被同輩視為“共和黨之恥”。讓我們再來看看很多成功者所遭受的批評:

你在襯衫上放一隻鱷魚而不放口袋?我真不敢相信!這些襯衫絕對賣不出去。

別擔心,老板,沒人會買那些小日本人的車子。

誰會把半打瓶子放在一個有把手的箱子中?

我看到那些輪胎是平的,你怎麼說它們是輻射狀的?

手表怎麼會沒有表帶?你瘋了!

算了!別告訴我你可以把音樂放到透明膠紙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