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器(visual organ)俗稱眼(eye),由眼球和眼副器共同構成,大部分位於眶內。眼球的功能是將可見光波的刺激轉化為神經衝動,經視覺傳導通路傳到大腦皮質視覺中樞,產生視覺。眼副器位於眼球的周圍,對眼球起支持、保護和運動的作用。
一、眼球
眼球(eyeball)為視器的主要部分,近似球形,向後借視神經連於間腦的視交叉。眼球前麵正中點稱前極,後麵正中點稱後極。前、後極的連線稱眼軸(axis oculi)。經瞳孔中央到視網膜黃斑中央凹的連線與視線方向一致,稱視軸(axis optica)。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內容物構成。
(一)眼球壁
眼球壁由外向內依次分為纖維膜、血管膜和視網膜三層。
1.纖維膜又稱外膜,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厚而堅韌,位於眼球壁的外層,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纖維膜包括角膜和鞏膜兩部分。
(1)角膜(cornea)占眼球外膜的前1/6,無色透明,無血管但感覺神經末梢豐富,因而發生病變時疼痛劇烈。角膜曲度較大,外凸內凹,富有彈性,具有屈光作用。
(2)鞏膜(sclera)占眼球外膜的後5/6,厚而質地堅韌,呈乳白色,不透明。前連角膜,後與視神經的硬膜鞘相延續。在角膜與鞏膜交界處的深麵有一環形的細管,稱鞏膜靜脈竇(sinus venous sclerae),是房水流歸靜脈的通道。
2.血管膜又稱中膜、葡萄膜或色素膜。眼球血管膜在纖維膜的內麵,富有血管和色素細胞,呈棕黑色,自前向後由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三部分組成。
(1)虹膜(iris)位於血管膜的最前部,呈冠狀位的圓盤狀。中央有圓形的孔,稱瞳孔(pupil)。在活體上透過角膜可看到虹膜和瞳孔。虹膜內有兩種不同方向排列的平滑肌,環繞瞳孔周緣的稱瞳孔括約肌(sphincter pupillae),可縮小瞳孔;呈放射狀排列的,稱瞳孔開大肌(dilator pupillae),可開大瞳孔。虹膜的顏色取決於色素的多少,有種族差異。白色人種,因缺乏色素,虹膜呈淺黃色或淺藍色;有色人種的虹膜多呈棕褐色。
(2)睫狀體(ciliary body)是血管膜的肥厚部分,位於鞏膜前份的內麵。前部有向內突出呈輻射狀排列的皺襞,稱睫狀突,後部平坦,稱睫狀環,睫狀突借睫狀小帶連在晶狀體上。睫狀體內的平滑肌,稱睫狀肌(ciliary muscle)。睫狀肌收縮時,睫狀體向前內移位,睫狀小帶鬆弛,從而減弱對晶狀體的牽拉,晶狀體借其本身的彈性變厚,屈光能力增強。睫狀體還可產生房水。
(3)脈絡膜(choroid)占眼球血管膜的後2/3,柔軟光滑並有彈性。因富於血管、色素而呈棕黑色。脈絡膜具有營養眼球、吸收眼內散射光線的功能,並在調節眼內壓方麵起重要作用。
3.視網膜(retina)又稱內膜,位於眼球血管膜的內麵。其中,位於睫狀體和虹膜內麵的部分無感光作用,稱為視網膜盲部;貼於脈絡膜內麵的部分有感光作用,故稱視網膜視部。視網膜視部由前向後依次變厚,其後部,視神經集中穿出的部位有白色的圓形隆起,稱視神經盤(optic disc),又稱視乳頭(optic papilla),中間有視網膜中央動、靜脈通過。視神經盤處無感光作用,故稱生理性盲點。在視神經盤的顳側約3.5mm稍下方有一黃色小區,稱黃斑(macula lutea),其中央凹陷,稱中央凹(central fovea),此區無血管,是視覺最敏銳的部位。
視網膜視部由外層的色素上皮層和內層的神經層構成。神經層由外向內排列有視細胞、雙極細胞和節細胞。視細胞為視覺感受器,它將光波轉換為神經衝動,經雙級細胞傳至節細胞,再由節細胞的軸突沿視網膜內麵向視神經盤處集中,形成視神經。
4.視網膜的眼底觀察由於眼球具有透明屈光的特征,因而可直接通過眼底鏡觀察正常視網膜的眼底結構和病理改變等情況。
(1)視神經盤視神經盤位於眼球後極鼻側3mm處。視神經盤的顏色呈淡紅色,邊界清楚,中心有視網膜中央血管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