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概述(1 / 1)

神經係統(nervous system)由腦和脊髓及與之相連的遍布於全身的周圍神經組成,在人體各器官係統中占主導地位。神經係統借助感受器接受體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並引起反應,借以調節和控製全身各器官係統的活動,使人體成為一個完整的對立統一體。例如,當人在進行某種活動時,神經係統調控著參與活動的各種效應裝置,比如骨骼肌的收縮、心跳與呼吸的變化等等;同時又不斷感受當時體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參與活動的各器官係統在相互製約、相互協調中進行,以達到身體與心理、結構與機能的完整和統一。

在漫長的生物進化基礎上,在勞動中產生的語言的推動下,人類的神經係統特別是大腦皮質得到了空前發展,變得越來越高級而複雜。這樣,人類遠遠超脫了一般動物的範疇,不僅能適應和認識世界,而且能夠主動地改造世界,使自然界為人類服務。因此,人類的神經係統是機體一切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一、神經係統的區分

神經係統按其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分為中樞神經係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和周圍神經係統(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兩部分。中樞神經係統包括腦和脊髓,分別位於顱腔和椎管內;周圍神經係統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腦神經(cranial nerve)與腦相連,共12對;脊神經(spinal nerves)與脊髓相連,共31對。周圍神經係統又可根據其所支配的組織器官功能的不同而分為軀體神經和內髒神經兩部分。軀體神經(somatic nerve)分布於體表、骨、關節和骨骼肌;內髒神經(visceral nerve)則分布於內髒、心血管和腺體。軀體神經和內髒神經均含有傳入纖維和傳出纖維。傳入纖維(afferent fiber)又稱感覺纖維(sensory fiber),將神經衝動自感受器傳向中樞;傳出纖維(efferent fiber)又稱運動纖維(motor fiber),將神經衝動自中樞傳向周圍的效應器。

二、神經係統的活動方式

神經係統的基本活動方式是反射,即接受體內、外環境的刺激,並作出適宜的反應。執行反射活動的形態學基礎,稱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5個環節,即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最簡單的反射弧僅由兩個神經元組成,即傳入神經元與傳出神經元直接在中樞內相突觸,如膝反射即屬此種類型。一般的反射弧,在傳入和傳出神經元之間有一個或多個中間神經元參加。中間神經元越多,引起的反射活動就越複雜。

就是通過大量中間神經元完成的極為複雜的反射活動。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損傷,就會導致反射障礙。因此,臨床上神經係統疾病的診斷,常規要進行各種反射的檢查。

三、神經係統的常用術語

在神經係統中,神經元的胞體和突起在不同的部位常有不同的集聚方式,因而形成不同的術語名稱。在中樞神經係統內,神經元胞體和樹突連貫分布之處,稱為灰質(gray matter),在新鮮標本上,其色澤灰暗。在大、小腦表麵配布的灰質,特稱皮質(cortex),如大腦皮質和小腦皮質;神經纖維集聚之處,因神經纖維外麵包以白亮的髓鞘,故稱白質(white matter)。位於大、小腦皮質深麵的白質,特稱髓質(medulla)。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一束纖維,稱為神經傳導束(纖維束)。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神經元胞體集聚成一團,在中樞神經係統內稱神經核(nucleus),在周圍神經係統內則稱神經節(ganglion),如腦神經核、脊神經節等。周圍神經係統內,神經纖維集聚成粗細不等的神經(nerve)。

在中樞神經係統的某些部位,灰質和白質混雜交織的區域,稱網狀結構(reticalar 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