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創新思維 (3)(1 / 3)

然而,正式獲得天花疫苗並且使之真正廣泛用於對付天花這種烈性傳染病的卻是一個英國外科醫生安特·愛德華·詹納。他在自己的病人當中注意到,那些鄉村的擠奶女工中似乎並沒有得天花的病例,他又同時注意到,當時鄉村裏的安歇奶牛患了與天花相類似的病,那些擠牛奶的女工們在接觸到牛身上的皰疹時會受到感染,她們的身上也會長出小一些的皰疹,這些皰疹就是牛痘。曾經感染過牛痘的人都沒有被傳染上天花。

詹納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牛痘的病情症狀比天花輕得多,它從來不曾令牛死亡,更加不會讓人死亡,而且,人在牛痘痊愈後不會留下任何疤痕。

1796年5月14日,詹納找來了一位患牛痘的擠奶女工,從她手指的皰疹中提取出一些液體,然後將一位8歲男孩的手臂用手術刀劃破,把牛痘皰疹液滴在了上麵。當時,這位名叫詹姆斯·菲裏普斯的男孩大聲哭叫著,然而,他無論如何不會知道他的哭聲將挽救無數人的生命。

48天後,詹納再次做了一個大膽的實驗,將從天花患者膿皰中提取的液體(天花病毒),再一次滴在了菲裏普斯被手術刀劃破的手臂上,牛痘疫苗就此產生。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後,天花被列為應該控製的第一個世界性疾病。1959年,世界衛生大會要求各國普遍進行牛痘接種。經過20年的努力,1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鄭重宣布,全世界已經消滅了天花,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隻有美國和俄羅斯的實驗室還保存著樣本。

詹納1796年進行的第一個預防天花人體臨床實驗成功,證明預先接種牛痘病毒,再以毒攻毒的確可以預防天花。這個實驗的成功宣告了疫苗學與免疫學在人類曆史上的誕生。

疫苗的工作原理是:將一個存活的病毒減毒後,注射進健康的人體,引發一次極輕微的此種疾病,喚醒和調集人體中自然的抵抗力,從而對此病毒產生免疫。後來,威脅人類生命的許多疾病通過疫苗接種法得以預防或根除。

實際上,天花的威脅消除之後,人們並沒因此平靜下來。肺結核、小兒麻痹症等新的烈性傳染疾病又纏上人類。比如肖邦、托爾斯泰等藝術名流皆深受這些病魔折磨,並最終死於傳染性疾病。

19世紀早期,在德國"細菌學之父"赫德的研究基礎上,法國人卡爾梅特和介朗整整研究了15年,終於在1921年研究出一種含有稀薄活性肺結核細菌菌株的疫苗--"卡介苗",之後到1960年期間,全世界已有兩億多人注射了這種抵抗肺結核病的疫苗。

同樣,小兒麻痹症也曾是19世紀以來威脅兒童生命和健康的一種瘟疫,醫學界稱之為脊髓灰質炎,其發病高峰期,美國、歐洲和亞洲都有近10萬人發病。

後來,美國索爾克醫生在國家小兒麻痹基金會的扶持下,用了近9年的時間,於1955年成功地研製出了脊髓灰質炎疫苗。並且索爾克醫生讓自己成為第一個接受疫苗接種的人。結果證明脊髓灰質炎疫苗是安全而有效的。緊接著,全世界幾百萬的兒童開始排隊等候注射預防小兒麻痹症的"索爾克疫苗"。

上世紀,AB型肝炎突然在全球範圍感染流行。60年代早期希爾曼實驗室就展開大型實驗及研究,企圖找到對付肝炎的疫苗。1978年希爾曼等人發現了一種具有高度保護性福爾馬林(甲醛溶液)處理之病毒疫苗,之後又進一步找了一種安全的病毒製造細胞,這種疫苗於1994年取得許可證,如今已在世界許多地區進行例行接種。

從"疫苗的發明"我們可以看到,逆向思維從本質上來講是創新思維,其目的在於創新、創造。由此,我想到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思維就像一朵花,它是逐漸地積累生命汁液的,隻要我們用這種汁液澆灌它的根,讓它受到陽光照射,它的花朵就會綻開。"

擴展閱讀之二

《"皮爾·卡丹"的崛起》

(一)什麼是逆向思維 (2)

世界頂級時裝"皮爾·卡丹"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品牌,它由著名服裝設計大師皮爾·卡丹先生創建於20世紀50年代。早在1955年,在世界服裝潮流趨勢保守的大背景下,皮爾·卡丹就開始嚐試層出不窮的創新設計手法:他在厚呢料大衣上打皺折;用透明麵料做胸前打折的上衣;給新娘穿上超短裙;讓模特穿上帶網花的長筒襪;設計出"超短型"的大衣、氣泡裙;用針織麵料為男士做西服......

Tip:收藏+分享藝術院校大學生情商與思維訓練,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