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毀掉你的也許就是那些不起眼的細節(1 / 3)

張瑞敏: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

【人物簡介】

張瑞敏,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帶領海爾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發展成為營業額1300多億元(2010年)的全球化企業。海爾蟬聯全球白色家電第一品牌。海爾品牌價值多年來位居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張瑞敏的很多管理案例也被美國哈佛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等發達國家商學院寫入教材,海爾的管理探索成為了世界的財富。

【CEO來信】

什麼叫做不簡單?能夠把簡單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認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

做好企業有很多難點,我認為起碼有3個“難”,企業最難做的就是把複雜問題簡化,最難戰勝的對手就是自己,最難做的決策是正確決策之後的後續決策。

……

海爾文化沒有一件是多麼深奧,也沒有一件事是多麼難做的。換句話說,這就是“知易行難”問題,知道海爾很容易,但要做到就難了,在工作上至少你要辛苦,從上至下,比方說海爾最先做的“日事日畢”,很多企業就做不到或不能持久。

——張瑞敏

【職場演練場】

張瑞敏最為敬佩的企業家是通用電氣的傑克·韋爾奇,韋爾奇曾說過一句話:“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的堅定的想法,隻要你不停地重複它,終會使之成為現實。提煉、堅持、重複,這是你成功的法寶;持之以恒,最終定會達到臨界值。”這番話,和張瑞敏一直強調的“把簡單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當被問及“海爾的發展過程中,有沒有點兒傳奇故事?”張瑞敏笑答:“海爾這十幾年,還真沒有什麼稱得上傳奇的事兒。”張瑞敏認為,海爾隻是把一些簡單的事堅持做下來了,沒有傳奇。

在海爾企業文化中心,保存著一張已經發黃的稿紙,上麵寫著13條條款,這就是張瑞敏1984年走馬上任時頒布的第一個管理製度文件。在這個13條製度中,第一條居然是“不許在車間大小便”。幾乎所有參觀的人,看到這一條都有些難以置信,現在國際知名的海爾,當年的第一條製度居然就是這個?

確實是如此的。1984年,張瑞敏剛到海爾時,看到的是一個一盤散沙的小廠:員工領不到工資,人心渙散,在廠區打架罵人的、隨便偷盜公司財產的、在車間隨地大小便的現象比比皆是。怎麼辦?張瑞敏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借錢,從朋友那裏借了幾萬塊,為很久沒領過工資的員工們發了一個月的薪金。他的這一舉動讓員工們既意外,更感動。接下來,張瑞敏發布了13條基本製度:嚴禁在車間大小便,嚴禁偷盜公司財產等等。這些製度每一條都很普通,都不難做到,但難的是一直堅持。張瑞敏沒有讓製度停留在文件上,他通過嚴懲違反製度的典型,還有發動內部討論等方式,將這13條製度切實貫徹了下去。先進的製度,不一定是好的製度;適合的製度,才是真正好的製度。海爾的13條雖然很“土”,卻真正改變了廠子上下的風貌。

張瑞敏常常拿中國公司員工與日本公司員工的認真精神做比較,去激勵海爾的員工,他說:“如果讓一個日本員工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員工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個中國員工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會擦六遍,第二天可能也會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隻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

所以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2005年10月19日,在瑞士伯爾尼,萬國郵政聯盟總部,有一位再普通不過的中國郵遞員走上了萬國郵聯的演講台,向全世界的同行們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是萬國郵聯成立131年來第一次邀請一個最基層、最普通的郵遞員與會並發表演講。這個郵遞員叫王順友,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裏藏族自治縣馬班郵路鄉郵員。他從業20多年,並沒有做過多麼偉大的事,他的工作就是送信,他負責送信的區域在青藏高原東南緣,那裏高山連綿,平均海拔3100米,氣候惡劣,野獸叢生,幾乎沒有一條成型的道路。王順友在20多年裏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萬公裏、相當於走了21趟二萬五千裏長征、繞地球赤道6圈。每年投遞報紙8000多份、雜誌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投遞準確率達到100%,沒有遺失過一封郵件。

這就是一個普通員工在艱難的工作崗位上做出的不普通業績,王順友就是一個把簡單的事情做到不簡單的人。每一位職場人士,都應該從王順友的身上學到他的那種堅持的精神。

因此,職場中的朋友們,不要因為工作簡單,缺乏挑戰性,就認為工作不重要,或者,認定自己不可能成功。一份工作隻要存在,就說明它有意義,有價值,隻要堅持去做,做上三五十年,即使是再簡單的活,也會因為意義與價值的不斷累積,而變得不簡單。

【職場行動指南】

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那麼,職場中的我們想要不簡單,不平凡,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認真對待“簡單”、“容易”、“小事”。每一件大事業都是由無數的小事、簡單的容易的事情組成,在人們的意識中,往往對那些簡單、容易的工作不屑一顧,卻不懂得這樣的簡單的事能夠成就不簡單的道理。

2.今日事,今日畢。今天的事情,今天就做完,用最嚴格的標準對待自己,這樣才能獲得最快速的提升與進步。

3.堅持。小事很簡單,一般人都會做,但卻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底,所以,大部分人很難成功。

鬆下幸之助:在瑣碎的工作上保持“神經質”

【人物簡介】

鬆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跨國公司“鬆下電器”的創始人,被人稱為“經營之神”——“事業部”、“終身雇傭製”、“年功序列”等日本企業的管理製度都由他首創。1958年6月由荷蘭政府頒發的“奧倫治領導者聲望”獎章,1981年 鬆下86歲時,接受日本政府頒發的“一等旭日大綬勳章”,這是日本國最高的獎章。

【CEO來信】

經營事業,一方麵要氣宇宏大,另一方麵則要神經質,也就是“膽大心細”。非如此,不足以發展。

經營事業,隨時隨地都存在危險。因此,經營者時時刻刻都處於戰戰兢兢做事的狀態之下是不成的。我說的要氣宇宏大,是“見多識廣”的意思。見聞廣博,處理業務時,自然不慌不忙,井然有序,促進事業的進步。

大膽的反麵,就是神經質。如儀表上的指針,隻要有微弱的電流通過,就會敏銳地感知到。

凡事皆有“萌生”時期。從小至大,應敏感地把握事物的“萌生”,善加處理。如員工的氣色、工作態度、金錢的動向等,即使微小的變化,也要有所警覺。請各位同仁以膽大心細的態度、敏銳的感覺,再加上觀察、判斷、分析、處理,這樣才是對工作應有的認識。

——鬆下幸之助

【職場演練場】

鬆下幸之助認為,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膽子就必須要大,但是膽大絕不意味著粗心。職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我們想要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做到膽大和心細。膽大是成功的前提,心細是成功的保證。

蘇倫剛進公司時隻是一名普通的業務員,但他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攀升為區域營銷總監。他的成功之處就是膽大心細。

蘇倫總是大膽接受任務,並能夠細心地完成。

蘇倫事事積極參與,主動接受上司的任務。他勇於探索,並付諸行動,不時提出自己的獨到觀點。比如有一次,當廠家和經銷商在招商過程中紛紛感到效果不大或無計可施時,蘇倫卻提出“招商下沉,直接針對終端進行招商”的建議,並詳細地進行了分析和論證,在說服了上司進行有效的組織和實施後,招商會竟然大獲成功,現場收款就達50萬元。蘇倫也因此聲名遠揚。

最後,蘇倫對自己上報的材料很認真。相對於許多員工的敷衍了事。蘇倫卻不斷將自己的心得體會、意見和見解形成文字,落實到書麵上提交給公司。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老板更直接地了解自己,更直觀地評價和提攜自己。

蘇倫的膽大心細不僅僅體現在對待這些公司中的重要任務上,也體現在蘇倫細心地處理體現在日常習慣、工作方式和工作態度上。

在日常習慣方麵,蘇倫首先從形象上體現自己的細心。蘇倫不僅有“潔癖”,而且還很善於“包裝自己”。比如,他和客戶或上司見麵時,頭發總是梳理得整齊而亮潔,皮鞋總是擦得鋥亮,深藍色的西服套裝搭配協調的領帶,總是那麼引人注目。此外,他還練就了“推銷之神原一平”價值百萬的微笑,他知道微笑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尤其是能夠縮短與上司之間的心理距離,使自己能在一個會心的微笑和一個善意的眼神中獲得領導的肯定與賞識,無形中增強自身的親和力。

其次,在氣質上,蘇倫通過細心地處理也凸顯了自己。蘇倫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及素質修養,比如,通過職業道德、營銷規則等學習,強化自己的營銷人意識;又通過外在的一些“物化”的東西,提高自身內在的含金量,比如,談話時的幽默感,懂得讚美等;他還強化自己良好的職業習慣,比如,塑造和提升自己的執行力,完成上司交辦的各項任務等。即使在日常習慣中也體現了他的組織性和紀律性。

最後,無論遇到多麼重大的事情,蘇倫從沒有請過假,總能身先士卒地衝鋒在市場一線,總能在公司需要、業務員需要、客戶需要時出現在第一現場,這些不但感動了上司,也得到了上司的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