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人生在自知中綻放光彩(1 / 1)

人有自知之明,最為珍貴。

花無百日紅,所以很多人說急流勇退是一種智慧。“退”,是以退為進。很多人因為不了解自我而走上錯誤的道路,隻有清醒的人才能隨時根據自身的條件,做出適合長遠發展的決定,讓他人佩服不已。

據說在每一場運動會之後,各國教練都會叫所有隊員進辦公室開會,一遍一遍放比賽錄像,分析每位選手在比賽時的失誤動作,並要求這些隊員限期內克服這些缺點。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有自知之明的人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擁有什麼,而是發覺自己究竟欠缺什麼。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優點和財富,一味盯著這些東西,就會躊躇不前,隻有知道自己缺少什麼,才能想辦法彌補。我們也許不能使自己十全十美,卻可以盡量避免第二次失誤的出現,這就是一種進步和成熟。

一家大公司正在招聘新職員,看著來應聘的幾百個人,經理問他們:“你希望得到什麼職位?你認為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想來大家都聽過拿破侖的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應聘者們以為這是公司在考察他們是否有足夠的誌氣,他們不客氣地說出自己的雄心壯誌。這些應聘者大多想做到經理,最低也要做一個主任。經理看著他們的簡曆上大多寫著大學應屆畢業,不禁苦笑。

這時,一個應聘者老實地說:“我想做貴公司的銷售員,我認為自己能夠做好這項工作。”經理立刻說:“你被聘用了,我已經麵試了上百個經理和主任,終於等到了一個銷售員!”

一家公司舉行招聘會,麵試的人都想當經理,可他們隻是普通的大學畢業生。一個連銷售經驗都沒有的大學生,想要靠書本上的理論直接當上經理或者主任,這讓公司經理感慨。當今社會有很多缺少自知之明的人,他們注定要為自己的不切實際多吃苦頭。想當將軍不是錯,但不當個優秀的小兵,如何能做將軍?

在現代社會,自知很重要。一個人要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力量。有個成語叫“螳臂當車”,說的是古代一位國王駕車出遊,一隻螳螂突然來到車前,揮動著銳利的手臂,像是要迎戰疾馳的馬車。盡管它很勇敢,但馬車輕而易舉將它碾成碎片。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正確認識,一味追求過高目標,結果隻能是浪費時間、浪費氣力。

自知,還要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我國家魯迅先生在遺言裏曾囑咐自己的後代:“如果沒有文學細胞,就找點小活計過活,不要當空頭文學家。”以魯迅先生的智慧,他知道人一旦從事不適合自己的事,既是一種折磨,也無益於自身發展。

自知,還要知道在一定的時間,自己必須做什麼。畢業的時候,一個學生問導師:“您覺得我現在應該讀點什麼書充實我自己?”導師說:“你現在需要的不是讀書,而是讀招聘廣告。”一個人應該明白在他的每個成長階段,他的首要任務是什麼,學生階段要學習,進入社會要工作,隻有把每個階段最主要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更雄厚的資本發展自己的夢想。

自知之明並不是妄自菲薄。也許相對於我們的目標,我們的能力還很微小,我們的路仍然漫長,但不代表我們與自己的夢想絕緣。因為通過努力,我們能夠由小到大,由弱變強,一步步縮小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一個人能夠認清自己,卻不放棄夢想,而是為夢想而改變而努力,這樣的自知之明最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