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
北京軍區總醫院成癮醫學科、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主任
誰都渴望有一個家。年青男女在組建家庭之前,每個人的渴望都是不一樣的:棲息的港灣、溫馨的樂園、彼此照顧的舞台、相約到老的誓言……因此,為這個美好的場所籌備種種所需:家用電器、餐具妝台、鮮花音樂,甚至晴天的太陽鏡、雨天的印花傘。唯獨有一樣東西有所期待卻沒有做好充分準備——那就是迎接一個小生命的誕生。家裏添了一個新生命,不是從玩具店裏買來的“芭比娃娃”。“芭比娃娃”在出廠前,玩具商能賦予她的功能都已經賦予了,而一個新生命卻沒有。過去為兩人世界所籌備的一切都派不上用場。
不錯,家是情感的聚合體,家是愛源、能源和熱源,更是青少年人格完善的重要場所。父母是個職業,而且是個永遠不能下崗的職業,然而做父母之前卻沒有必需的職業培訓。
良好的家庭環境可使孩子們過著天使般的生活,身心健康成長。但是,不良的家庭環境卻使孩子身心受到傷害。有的孩子離家出走,有的孩子違法犯罪,有的孩子過早地結束了自己如花的生命,有的孩子則一頭紮進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不能自拔。可悲的是,多數家長對家庭環境這個最根本的原因卻渾然不知。
我通過多年研究,分析數千案例,得知網絡成癮的孩子家庭有很多的共性,如:
一、控製教育、服從教育導致孩子沒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完美主義的教育使孩子沒有了自信心,產生了自卑心理;
三、家庭角色的錯位(如嚴母慈父)導致了孩子人格的不完善;
四、家庭角色的缺失(父親功能的缺失)造成了孩子心理能量的下降;
五、刻板教條缺乏人性化的教育模式使孩子情緒情感得不到合理的發泄;
六、夥伴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沒有了生活參考的坐標和沒有歸屬感,身心得不到健康的成長;
七、學校、社會單一的評價體係使孩子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並出現行為問題;
八、父母的單一價值觀和孩子多元價值觀的衝突使孩子備感孤獨和對生活的厭倦等等。
以上這些問題均可使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感覺到家庭缺乏溫暖和理解關懷,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沒有歸屬感和成就感,因而到網絡世界中去尋求。盡管網絡成癮有社會因素和學校因素及個人因素,但家庭因素是最主要的。
趙春梅博士的這本專著是她長達五年潛心研究的成果。作為一位傳播學領域的學者,也作為一位青春期孩子的母親,她對家庭環境、孩子發展和媒體使用之間的關係及其影響機製格外關注,並通過數年艱苦細致的努力完成了這項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她的研究結果進一步印證了我的結論:家庭環境因素是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最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重要他人”。
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了解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為確保每一個新生命的健康成長補上一課;願每一個家庭的孩子都能在美滿、幸福的環境裏得到充分、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