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何謂淒涼(1 / 2)

第六百一十二章何謂淒涼

林方守了淳歌一夜才出去,他知道淳歌這一次是要不達目的不罷休,他的選擇隻能是支持,很早很早以前,淳歌已經為今天布局了,很快一切就可以塵埃落定了。

淳歌在天牢中過得還算愜意,至少他是這麼認為的,不過天牢之外卻是一場大浪。先是那幾位搜集了淳歌證據的官員,被人連祖上八輩都拔出來了,外邊分為兩大派,一個是完全支持相信淳歌的,一個是絕對站在蘇見豫這一方的,沒有任何人敢在這一回和稀泥。

就在那一眾搜查官員頂不住的時候,蘇見豫下令提審淳歌,由新晉卿士周中正主審,太子定山王旁聽,時間定在淳歌進天牢的三日之後。

誰也沒有想到蘇見豫竟會讓人當中審問淳歌,那可是當世大儒,一國丞相,來聽審的人都以為淳歌會大發雷霆,畢竟顏麵掃地之事。未曾想淳歌邁步而來卻如一陣清風拂過眾人的心間。

三日不見,淳歌的連愈發慘白,身上穿的也不再是華麗的官服,而是大寫的一個囚字,可臉上卻帶著一絲淺笑,好一個不卑不亢的儒者,當世第一大儒應是這般風姿。這三堂會審的樣子淳歌也見過,隻是作揖算是打招呼,畢竟罪名未定,皇上還沒有明旨扯下他的官職,他就還是當朝丞相,這世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

“官淳歌當年南王府中大火,無人生還之事你可抵賴。”周中正也是聰明的,他才不會傻得拿那些看著就不可能的貪汙來將淳歌定罪,人家可是南方經濟的砥柱啊,但南王府的事淳歌卻是賴不掉的。

淳歌負手而立,應道:“南王府,包括南王,皆是官某一手所除,官某絕不推脫。”

庭外的百姓也大吃一驚,南王府的數百人命啊,看不出淳歌是這麼弑殺之人。

“噹”驚堂木一聲響,周中正義正言辭道:“皇上未曾下令,你便私自做主,視人命如草芥,你認不認罪。”

一陣大風猛地刮進堂內,冷得淳歌一個激靈,身後的雙手還在發抖,“是啊,皇上從未下令,早年間官某血洗北夷,將那一族滅盡,而後又將南王府斬盡殺絕,罪孽委實深重啊。”

淳歌朝著周中正淡笑,一如當年在林府見到他時,“北夷也好,南王也好,與皇上相對的,便是不好,皇上不能留一個暴君之名,那便讓官某留一個罪臣之名。”淳歌的背挺得異常筆直,“官某心甘情願。”

周中正心頭一顫,他雖未與淳歌交手,但是幾次三番的擦肩而過,他相信,官淳歌早就看透了他,一個依附於皇權的人。此刻不能緊要殺人一事,好在這些言語,不過是周中正的托詞罷了。

“那此番的北王呢。”周中正目露凶光,“你一反常態並當眾留下他們一命,可見你早已與北王勾結。”

“勾結”淳歌冷冷地掃了周中正一眼,“官某七歲便與北王相識,北夷一戰中,北王世子違抗父名助我良多,可他們與皇上為敵,官某親手將他們押回京城,為了年少的情分,留他們一命,錯了?”

“難道官某就該是那恩將仇報的人?”淳歌的聲音出氣的嚴厲,讓所有人的心中一緊。

審問第一次出現了冷場,仿佛淳歌本身就是那義正言辭的一方,無論周中正怎麼問,最後的結果都是一個,蘇見豫是一個不擇手段的不仁之君,周中正哪裏還敢接著問下去。蘇佑君就知道是這樣的一個結果,隻能一聲令下,又將淳歌押了回去。

本以為一次提審會讓現在的情況有所好轉,會讓輿論重新回到蘇見豫的身上,萬萬沒想到反倒是為淳歌推波助瀾了。

經此一番審問,淳歌的名頭越發響亮,為他叫屈的人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對於某些官員的針對也更加猛烈了,終於在某一天的晚上某個有官員頂不住壓力,懸梁自盡,留下一封自白書,承認是奉蘇見豫的命令偽造誣告官淳歌的罪證,為的就是至官淳歌於死地,而今他已經人受不了外界的折磨,隻得自行了斷,留此一書,不過是為證自己清白。

一時間這一自白書傳遍全國,蘇見豫想攔也攔不住,在世人眼中當朝皇上早已不是仁君了,隻是一個陷害功臣的卑鄙之人。皇室在百姓心中的名聲差到了幾點,更有甚者,幾處百姓要揭竿而起,說什麼蘇家不配做天下之主,真真的亂世開始了,才不過一日,一切都變了,蘇見豫下召,沒用,派兵鎮壓沒用,這一次的暴動,比任何一次都有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