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隔世傳功(1 / 2)

在伏牛岩上並沒有相宜的居所,黃小緗隻有住在崖後的一個天然形成的洞穴中。洞口如張開的巨大魚嘴,見得洞內開闊平坦,有地下泉水彙成的一個水池,有石桌石凳石台石床等人工就地開鑿的家什,別有一番洞天。洞前有一棵參天的古榕樹,枝葉繁茂,遮蔽掩映,宛如一把撐天巨傘,罩在山岩上空。

黃小緗就在古榕樹下日日勤學苦練。春去秋來,寒暑交替,他的內功和拳法、劍法都隨著時間逐漸純熟。像這樣練下去,一年之後功夫必然會小有所成。

過了近四個月後的一天,黃小緗午覺後醒來,聽到一隻小雲雀啾啾的婉轉叫聲,但奇怪的是卻看不到它的所在。循聲尋去,發現它是在洞內深處一個溶洞裏。溶洞開口大小隻勉強容一人進入,溶洞下麵黑漆漆的,入內不見五指,不知道向裏到底有多深多大,黃小緗以前並沒有心思想進入其中一探究竟。他從懷中掏出火折子,點燃了一盞清油燈,橫下心來要進去察看一番,好把小雲雀拯救出來。

小心翼翼地進到溶洞內,見到的情形令黃小緗驚歎不已,在油燈昏暗的光線映照下,溶洞內並沒有想象中的險要,大概有五十尺見方,三十尺高,地上也沒有暗渠支洞。小雲雀大概是不慎誤入其中,在洞內空中亂飛不已。

黃小緗試圖把驚懼的小雲雀抓住,他也花了些工夫才辦到。突然間,他發現周圍的石壁上竟刻滿了文字,並用朱砂上色,仔細查看後推斷是前人留下的字跡,以前應該也有人在伏牛岩此處閉關修煉。他將小雲雀帶出後放飛到外麵,又拿來四五盞清油燈,全部帶入溶洞中,繼續詳細查看石壁上所刻的文字內容。

把油燈全部點上後,溶洞內的光線稍微亮了一點。內壁上的文字是用古隸書刻成的,古隸筆畫線條隨筆勢而出,全然沒有筆法的講求,利於用刀刻在石壁之上。文字密密麻麻地刻就,黃小緗秉著一盞油燈仔細辨認,找到最開頭的那段:

“餘在廬山簡寂觀協助修葺道藏閣時,於閣樓橫梁暗槽中,偶得丹元真人所撰《三洞祁功》一本,如獲至寶,竊私藏之。丹元真人陸修靜,號簡寂先生,平素喜遊天下,遍訪道書典籍,盡有道教經典《上清經》《靈寶經》與《三皇經》,所得之道教經訣總括為《三洞》,複將所輯上古內功修煉之法,博采眾長,去蕪存菁,編為《三洞祁功》,可為修煉道法之佐證。書扉頁所載,簡寂先生成書後試煉之,漸覺《祁功》所載經文凶險異常,內功修煉極易走火入魔,然不忍毀去,故建一道藏閣,藏於其中暫存,待日後天降大火焚去之,並責令後世諸君勿覽。餘中年氣盛,自覺道法有所小成,強行練之,不慎落下癖痼,致下身癱瘓,狂怒之下將經書盡數毀去,靜想之,後懊悔不已,罪愆在吾不在書。時光荏苒,餘年歲已高,不忍此《三洞祁功》功法失傳,故數十年反複思量,厘清盛年時練功得失,將所記修煉功法並心得體會,刻於石壁之上,後輩機緣得見當謹而慎之,不可盲目修煉。大明成化四年天台癖道人記”

竟是一兩百年前的天台道派前輩高人的字跡!黃小緗驚歎不已,能得見前輩高人寫成的功法秘訣,不得不說是種莫大的幸運。看著空曠的溶洞中前人所記的文字,真有種恍惚隔世之感。

再往後看去是《三洞祁功》的功法內容:“洞者,其道德善惡,彙通陰陽,表裏六方,莫不響應,洽於八極。夫人之生也,萬事勞其形,百感困其誌。無時無刻不處於天地萬物困擾之中,先天所賦有限,苟非練後天以補先天,俾獲得堅強之體魄,何能戰勝世務之困擾,禦侮以圖存?《三洞祁功》者,遴取上古道教修煉內功心法,習練之可見道法真意,暢行大小周天而無阻礙,順會先天自然之能,對人之靈與肉並練,內與外兼修,漸入萬念俱息、寂然無物之佳境,不獨為內功修為之技術,亦是養生延壽之良方也。……”

洋洋灑灑的有三千多字,講的都是基礎的道教內功修煉古法,黃小緗發現原來這和天台道派流傳下來的內功心法竟並無二致,一脈相承,甚至可以在其中找到同他一直習練的心法口訣完全相同的段落,但部分內容又稍有出入,總的來說石壁上的功法秘訣要深奧一些,自己之前練得似乎隻是《三洞祁功》的簡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