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讀懂別人,洞悉對方的需求(1 / 3)

靠智商識字,靠情商識人

很多人都知道,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智商的作用更大一些,因為智商 包含的幾個因素,都是學習知識必不可少的,比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 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尤其是一些知識需要死記硬背時, 對記憶力的要求就更高一些。

當然,智商包含的這些要素在別的方麵也有所體現。例如,和陌生人 接觸,首先要通過觀察去感知對方,看看對方的麵相是不是和善,觀察對 方的走姿、坐姿、表情等,以判斷對方內心的細微活動。

其次,也要記住對方,尤其是在下次見麵的時候,如果能直接叫出對 方的名字,往往更能拉近彼此間的關係。

再次,為了記住一個人,如果對方的長相和名字真的沒有什麼特點, 就需要和自己熟悉的事物聯係起來記憶。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到想象力了。

此外,應變能力可以消除彼此間的尷尬,分析判斷能力可以識別對方 的真實意圖,思維能力可以和對方進行更深入的交談。

但顯然,僅靠上述這些智商能力是很難真正了解對方的,也很難真正 走進對方的心裏。因為,隻要對方稍加掩飾,你就很容易被對方的“假動 作”晃倒。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依靠情商,創造出更多的機會與對方接觸, 通過一些對方無意中表露出來的細節,來更全麵地了解和判斷對方。

馬雲曾提出過“杯酒識人”的方法。通過這個方法,馬雲發現:自己 不會喝酒,但好強硬撐,結果三杯未下肚,就開始手舞足蹈,之後又爛醉 如泥,醜態百出,這類人能重用;自己很能喝,裝著不會喝,想法設法唆 使別人喝,不看到別人爛醉倒地不罷休,這類人不能重用;那種會喝酒, 依自己的酒量去喝,對別人不勸酒,不唆使,悉聽尊便,這類人可以放心 重用。

識人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諸葛亮有“識人六法”:問之以是非而 觀其誌——看這個人分辨是非的能力;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看這個人 的應變能力;谘之以計謀而觀其識——看這個人的遠見卓識;告之以禍難 而觀其勇——看這個人勇往直前的精神;醉之以酒而觀其性——看這個人 的自控能力和品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看這個人的清廉本色如何。

很顯然,這些識人的方法,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情商而非智商。因為智 商僅僅靠這種寬泛的考察是無法衡量的,但是情商則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表 現,而看到其真實的性情和精神品質,這一點更具有實際應用意義。

因為高情商而獲得廣泛讚譽的曾國藩,在識人上也很有一套。廣為流 傳的一個段子是,他的學生李鴻章有一天帶了三個人來拜見曾國藩,讓其 給這三個人分派職務。恰巧曾國藩散步去了,李便讓這三個人在廳外等候。

不久,曾國藩歸來。李鴻章說明來意,曾國藩笑著說:“不必考察了, 麵向廳門,站在左邊的那位是個忠厚人,辦事小心謹慎,讓人放心,可派 他做後勤供應一類的工作;中間那位是個陽奉陰違、兩麵三刀的人,不值 得信任,隻宜分派一些無足輕重的工作,擔不得大任;右邊那位是個將才, 可獨當一麵,將來必有大作為,應予重用。”

李鴻章驚訝於曾國藩的判斷,忙問其原由。曾國藩說:“我剛才經過 這三個人的身旁時,左邊那個態度溫順,目光低垂,小心翼翼,是個小心 謹慎之人,因此適合做後勤供應這一類隻需要踏實肯幹,無需多少開創精 神和機敏的事情。中間那位,表麵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過後,就左顧右盼,

神色不端,可見是個陽奉陰違、機巧狡詐之輩,斷斷不可重用。右邊那位, 始終挺拔而立,氣宇軒昂,目光凜然,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將之才,將來 成就不在你我之下。”

曾國藩所指的那位“大將之才”,便是日後立下赫赫戰功並官至台灣 巡撫的淮軍勇將劉銘傳。

我們都知道,曾國藩本身論才智並不出眾,但是他卻能別人之所不能, 就是因為他很懂得識人用人,懂得結交人才為己所用。正是因為他身邊有一 大群各方麵的人才,幫助他處理各方麵事情,他才成就了自己的豐功偉績。 他很懂得結交各種朋友,他也深知朋友的重要性。他說:“擇友乃人 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賢否,不可不慎也。”他認為擇友 是人生最重要、最關鍵的一件事。一個人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跟他所結

交的朋友是否才華出眾、品性優良緊密相關。為此,他提出了“八交九不交” 的交友標準,也是識別對方是否能夠交往的標準。

八交,是指:一要交勝己者;二要交德盛者;三要交趣味者;四要交 每事吃虧者;五要交直言者;六要交誌趣遠大者;七要交“惠在當厄”者; 八要交體諒人者。

九不交,是指:一不交誌不同者;二不交善於奉承者;三不交恩怨顛 倒,全無性情者;四不交不孝敬長輩,不友愛兄弟者;五不交迂人;六不 交在別人傷心時,還去落井下石,責備別人者;七不交好占便宜者;八不 交孤傲刻薄,口含怨言,德性輕薄者;九不交忘恩負義者。

擇友的標準也就是識人的標準,按照這樣的標準來識別哪些人是可交 的,哪些人是應該遠離的,然後,想辦法和可交之人拉近距離,建立聯係, 就逐漸地建立了自己的人脈關係網。

之所以說識人靠的是情商,是因為識別一個人往往是通過一種情境, 不論是人為設置還是利用現有的某種情境,通過觀察其在某種特定情境中

的表現來判斷的。而這種表現大多是一些適應環境的情緒反應,包括耐心、 冷靜、識別對方的情緒、溝通等各個方麵。而且在交往的過程中,能不能 和別人友好相處,建立較為親密的關係,關乎的是品德、性情、自我控製 和抗挫能力,以及分享、合作等能夠拉近彼此關係的交往方式。

從被識者來說,他們之所以能被識人者選中,才智是一方麵,更要看 團隊的協作和配合,以及能夠在團隊中起到的作用,既不能是出頭鳥,也 不能是害群之馬,而應該是能夠建立默契的一份子,這種情感方麵的要求 更為重要。

所以,學會觀察和識別人,你就能為自己找到更多更好的貴人,也就 為自己拓展了無限大的空間。

情商力提升要點

1. 曾國藩本身論才智並不出眾,但是他卻能別人之所不 能,就是因為他很懂得識人用人,懂得結交人才為己所用。正 是因為他身邊有一大群各方麵的人才,幫助他處理各方麵事情, 他才成就了自己的豐功偉績。

2. 之所以說識人靠的是情商,是因為識別一個人往往是通 過一種情境,不論是人為設置還是利用現有的某種情境,通過 觀察其在某種特定情境中的表現來判斷的。而這種表現大多是 一些適應環境的情緒反應,包括耐心、冷靜、識別對方的情緒、 溝通等各個方麵。

傾聽出別人真實的內心世界

情商在一個人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麵麵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能 否處理好人際關係,靠的就是情商的高低。通常,你能不能和別人迅速地 建立關係,能不能密切彼此的關係,並將這種關係變成自己的一種資源, 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機會,主要就看你的情商高不高了。

隻要留心就會發現,有的人很容易就成為了社交場合的明星,有的人 即使給他創造了機會,他也很難和別人熟絡起來。這一點直接反映了一個 人社交情商的高低。

所謂社交情商,是指一個人對環境、情緒的掌控能力,和對團隊關 係的運作能力,以及一個人的激情、信心與領導團隊的能力。情商專家指出, 一個人的“社交情商”包含了“個人能力”和“社會能力”兩個方麵。個 人能力來自自我覺察,包括情緒覺察、正確的自我評判以及自信三個方麵。

而社會能力就是社會意識和社會技能,它與個人能力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 在情商的定義中,一個很重要的維度是處理人際關係,即調控自己與

他人的情緒反應的技巧。而在人和人的交往中,要想達到感染和影響對方 甚至控製對方情緒的目的,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一方麵,每個人的世界觀、 價值觀、人生觀、學識、認識等決定了他對一件事情的看法,而出於自尊、 自我實現的需要,他們會本能地維護和支持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麵,不明 白對方心裏所想,一味地灌輸,試圖以這種方式去改變對方,是很容易徒 勞無功的。那麼,如何才能較為容易地實現和對方的心靈相通呢?方法其 實很簡單——多聽。

古希臘有一句民諺說:“聰明的人,借助經驗說話;而更聰明的人, 根據經驗不說話。”中國人則流傳著“言多必失”和“訥於言而敏於行” 這樣的濟世名言。

很多人願意多說,以為說的多,自己容易掌握話語權,也會容易讓對方 受到感染。殊不知,如果一開始就沒弄清楚對方心裏的真實想法,那說得越 多就隻會讓對方越反感。相反,先做好一個聽眾,了解對方的所思所想,同 時也給對方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這樣不但有利於自己更快地把握對方 的心理趨勢,而且也體現了對對方的尊重和理解,更有利於拉近彼此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