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事件不久,又發生了“成城入學”事件。這一年夏天,江蘇省自費生紐瑗、顧乃珍等9人要求進入成城學校學習陸軍,駐日公使蔡鈞拒絕谘送。吳稚暉、孫揆均等26人到使館交涉,蔡鈞唆使日本警吏,以擾亂治安為名,把吳、孫兩人驅逐回首,秦毓鎏、張肇桐等不服,到使館抗議,也被日本警方拘留,由此引起了中國留日學生對蔡鈞的公憤。胡漢民等憤而回國,秦毓鎏等即與張繼、葉瀾等創立愛國團體青年會,主要由留日學生中的激進分子組成,“其會章第一則,規定以民族主義為宗旨,以破壞主義為目的”。最早的會員有20餘人,曾編輯出版過《法國大革命史》、《中國民族誌》等數種書籍。這是留學界第一個比較穩固、帶有濃厚革命色彩的新團體。
上海,是國內民主運動的中心。一支新的社會力量在此形成。1902年4月,蔡元培和葉瀚等人發起成立中國教育會,蔡氏當選為事務長。教育會的宗旨是比較溫和的,其章程宣布:“本會以教育中國男女青年開發其智識,而增進其國家觀念,以為他日恢複國權之基礎為目的。”
l902年ll月,蔡元培、章太炎等在上海成立了愛國學社,這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寫上了輝煌的一頁。1902年夏,清朝駐日公使蔡鈞震懾於留學生的愛國活動.電請清廷停派留學生,並禁止留學生在日學軍事,引起了留學生的反抗。稍後,上海南洋公學爆發學潮,200多名學生為反抗學校當局壓製言論自由而罷課退學,求助於教育會。為了支援國內外學生的正義鬥爭,愛國學社正式成立,專門接收從日本歸來的留學生和上海、南京等地的退學學生。該社推蔡元培為總理,教育會的其他成員如章太炎、黃炎培等兼任各科教員。這是當時國內最有影響的革命學校。
1900年後,在國內外掀起創辦革命報刊、發行革命書籍的熱潮。1899年秋,鄭貫一、馮懋龍等人在日本創辦《開智錄》,宣傳自由平等思想,熱情洋溢地歌頌義和團,響亮地提出了反滿口號。該刊因梁啟超的反對,1901年停辦。同年,又創辦了《國民報》。到1903~1904年,革命書報更如雨後春筍,遍及各地。留日學生辦的主要報刊有《遊學澤編》、《湖北學生界》、《浙江潮》、《隨說》等,其主要內容是宣傳民族危機的嚴重,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的哲學、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教育、曆史等學說,力圖找出救亡圖存的途徑和方法。在國內,原偏於保守的《蘇報》,在陳範接辦後,轉而宣傳革命,1902年後成為中國教育會和愛國學社的機關報。在上海新創辦的報紙有1902年出版的《新世界學報》,12月秦力山等創辦的《大陸》月刊,1903年8月章士釗辦《國民日報》,12月林獬創辦《中國白話報》(半月刊),1904年1月辦有《女字世界》,10月蔡元培等人創辦《警鍾報》等。這些刊物在國內廣造革命輿論,集中宣傳“革命排滿”、“建立共和”等口號。
在民主革命風潮中,湧現出一批傑“的革命理論宣傳家,鄒容、陳天華和章太炎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鄒容(1885---1905年),原名紹陶,字威丹,出身於四川一富裕的行商家庭。1902年,東渡就學東京同文書院。1903年5月,在上海出版《革命軍》,由章太炎作序。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係統地、旗幟鮮明地歌頌革命、宣傳資產階級共和國思想的著作。①它滿腔熱情地歌頌革命,鼓吹火賦人權,高唱自由平等,主張永遠根除封建號製政體,並號召對預中國革命的外國人采取敵對態度。②在《革命軍》中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思想,他把當時的民族問題,集中到“反滿”上,引證《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所載史實,引起人們的舊仇,指出現實存在的滿漢不平等,揭露清政府的賣國媚外麵目,以激起人們的新仇恨,從而要求人們起來推翻滿清專製統治,③它還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方案。鄒容把它定名為“中華共和國”,全國無論男女,皆為國民,一律平等,能選舉議員、選舉總統。
《革命軍》以明快、通俗和犀利的筆鋒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在當時的思想界,有如一聲震撼大地的春雷。它如此大聲地呼喚民族、民主革命的的到來,使人耳日一新,起了震聾發聵的作用。《革命軍》一版再版,銷售總數在100萬冊以上,在清末革命書刊的銷數中居第一位,教育了整整一代資產階級革命者。
陳天華(1875~1905),子星台,湖南新化人。他出身-個清貧的熟師家庭。1903年赴日留學。他參加拒俄義勇隊、軍國民教育會,將大部分時間用來寫作革命救亡的宣傳品上。1903年夏至1904年初,他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和淺顯的白話文,寫成《猛回頭》和《警世鍾》兩本小冊子。他用激昂悲憤和血淚交織的韻文,揭露帝國主義侵略和清政府的反動統治,突出宣傳了反帝愛國的革命思想。他以異常激憤的心情,揭示當時民族危機的極端嚴重,強調指出:中華民族已處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不能再有絲毫的猶豫和遲疑,號召人們以最激烈的手段起來救亡。他還揭露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的賣國本質,“請看近來朝廷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奉洋人的號令?”因此,要挽救中國的危亡,就要奮起推翻清朝統治。陳天華的反帝思想,是當時民主革命思想最優良的成就,對中華民族的覺醒起了很大作用。
章炳麟(1869--1936年),又名絳,字枚叔,別號太炎,浙江餘杭人。他參與了維新變法的宣傳活動,戊戌變法失敗後開始傾向革命。1899年流亡日本,大力宣傳反滿革命思想。1903年,章炳麟在《蘇報》上發表了著名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是革命派對改良派正麵進行批判中第一篇思想性和戰鬥力比較強的文章,批判了改良理論,論述了革命的意義。該文最主要的特點是提出了具有資產階級觀點的民族思想,最集中、最突出地表現就是反清革命思想。他把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與強烈的“排滿”反清情感結合起來,影響很大。他猛烈抨擊康有為詆毀革命,宣傳保皇的謬論,用具體史實論證革命實踐是提高民智的有效途徑,指出實現民主共和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這篇作品發表後,在國內外廣為流傳,使改良派在群眾中的影響大為削弱。
革命思想的傳播,使清政府驚恐萬狀。1903年6月29日,清政府勾結帝國主義,查封《蘇報》,逮捕了章炳麟等人。7月15日,英租界會審公廨(菇色,音謝,即衙門)組織額外公堂進行審訊,章被判監禁三年,鄒容監禁二年。鄒容在出獄期滿前兩個多月死於獄中,章炳麟於1906年6月29日出獄。這就是當時轟動一時的“蘇報案”。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革命的事實,使人們更加認清了清政府的反動麵目,促進了革命運動蓬勃發展。
(3)革命團體大湧現
1904年,突出的曆史特點是各種革命團體似雨後春筍般在內地建立起來,在這些革命團體中,以華興會、科學補習所、光複會影響最大。
華興會,是黃興等人於1904年2月在長沙建立的革命團體。黃興(1872~l916年),湖南善化(今長沙縣)人。1903年,他積極投入拒俄運動,先後參加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5月,又被軍國民教育會派回湖南活動。11月4日,他以過生日為名,邀集陳人華、宋教仁等秘密會商,籌設華興會,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904年2月15日,華興會舉行秘密成立大會,到會者100多人。會上推舉黃興為會長,宋教仁、劉揆一為副會長。華興會沒有成文的政治綱領,從其主要成員的政治言論看,是主張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了擴大勢力,準備起義,黃必還組織了兩個秘密的外圍團體:一個名黃漢會,專門聯絡新軍;個名同仇會,負責聯絡會黨。擁有會眾兩萬多人的哥老會首領馬福益接受華興會的領導。黃興和馬福益商定,於農曆十一月十六日慈禧七十壽辰之際,在長沙發動起義。由於內奸告密。起義流產。
科學補習所是劉靜庵、張難先等人在武昌建立的革命組織,成立於1904年6月。該所“宗旨標明研究科學”,實際上“以心記之宗旨,‘革命排滿’四字為主”。不少成員投筆從戊,紅新軍,進行革命的宣傳和組織工作。並重視湘鄂兩省的合作,同o華興會有著密切的聯係,積極準備響應華興會的起義。華興會起義失敗後,該所活動不能不宣告停止。劉靜庵應美教堂聖公會的邀請,擔任聖公會附設的閱報室“日知會”的司理,他乘機進行革命宣傳。於是,湖北有革命思想的青年又逐漸團結在其周圍。1906年春重新成立的革命團體,也稱“日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