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長何必如此?”曹恒雖然心裏已經樂開了花,但是此時卻不能過分得意,免得給關羽留下什麼壞印象。不過雖然話是那麼說,但從曹恒對關羽稱呼的細微變化裏就可以看出曹恒其實已經默默地接受了“主公”這個稱呼了,“快快請起。你我二人以後以兄弟相稱即可。不必行此大禮。”
對於那些留名青史的文臣武將,曹恒並不想與他們一個個都處的像親兄弟一樣——他要建立的是一個帝國!不是黑社會!一個靠義氣來維係的團體,注定走不長久!隻有憑借嚴律、強兵、科技才能真正富強起來,雄立世界!跟趙雲結拜已經是意外之舉了——那天喝高了情緒有些控製不住。不過話說在這個陌生的世界有那麼一個好兄弟來傾訴也不錯……但是不能再多了!要一統天下,沒有一顆鐵血的心是不行的!一天到晚愁這愁那的,如何成事?
但是關羽不一樣……曹恒心裏清楚,以關羽的性子,說什麼兄弟相稱,關羽絕對不會照做!所以曹恒就放心大膽地說了——既能拉近與關羽的關係,又不會讓他過分逾越,這等好事,不做白不做。
逾越軍規有什麼壞處呢?張飛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軍中不可飲酒,這是嚴令!而張飛呢?他的主公也是他的大哥,就算喝了有什麼大不了?最多被他大哥訓斥一頓而已,再說他大哥舍不舍得訓斥他還不一定呢!於是酒癮一上來就算有軍規在前也不管了……結果呢?徐州丟了!那可是劉備當時唯一的駐軍地啊!
也是因為如此,曹恒對於張飛是否投效自己也不是特別在意——他還怕管不住張飛,給他也鬧這麼一出呢!
當然,這並不是說曹恒厭惡張飛,其實張飛這個人除了嗜酒如命、打罵將士之外,還是很不錯的,至少他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跟他相處很放心。
其實好飲酒也沒什麼壞處,隻要給他找個給力點的副將管著他,還是能控製住他的。但真正讓曹恒猶豫到底該不該專程去找張飛的原因,並不是張飛嗜酒這個毛病,而是因為劉備這個備受爭議的人。
劉備此人,一生起起伏伏,波折無數,但最後呢?稱王了!演義裏認為劉備仁德無雙,但曹恒可不敢天真地以為劉備真的是個悲天憫人的主……如果他真的那麼仁慈,怎麼可能活到稱王?早就被曹操他們啃得連渣都不剩了好麼?難道跟曹操他們鬥了那麼久,都沒有讓他碰到過一次需要他動用鐵血手腕的時候?逗呢?至於長阪一戰……曹恒覺得劉備也是不得已的,且不說要爭霸天下沒有大量的人口不行,那些跟隨劉備軍隊逃亡的百姓裏,有多少是劉備軍中士卒的家眷還不知道呢!要是把他們拋棄了……日後還能不能再找那麼多百姓姑且不論,他軍中的士卒經此一事之後士氣還不得跌至穀底啊?就算不會出現逃兵,以這群萎靡不振的士卒對抗曹軍的虎狼之師……結果可想而知!拿出仁德的大旗做幌子,既能提高軍中士氣,還能增加他的聲望,順帶還可以給曹操扣一頂不顧百姓死活的大帽子,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這也不過是曹恒的猜測而已,劉備此人究竟如何,還得做個試驗才行。
這就和張飛有關了,而這,才是曹恒真正猶豫的地方!
演義上不是說劉備肯奮起是張飛點醒了他麼?那就把張飛收服了,看看日後天下還能不能聽到劉備這個人,要是聽到了,那就證明他是個梟雄,接下來在剿滅他時就不會再猶豫什麼了;要是沒聽到……那麼劉備是生是死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如果不去收服張飛,依舊讓他投效劉備……也可以給劉備埋下一顆定時炸彈,以劉備的性子定然不會嚴厲約束張飛,他那麼缺人也沒法給張飛找個強力副將,那麼張飛酗酒打罵士卒的事遲早發生,到時候順手把劉備帶走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