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人。他博學多才,聰明過人,是齊國著名的政治家,為齊國的富強作了很多貢獻。晏子經常用巧妙的方法勸說齊國的國君——齊景公寬待百姓,為世人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
晏子能言善辯,所以齊景公經常派他出使各國。一次,晏子要出使楚國,楚靈王知道了,就召集眾大臣說:“聽說晏子是齊國能言善辯的大臣,名氣雖然很大,但他身高卻不足五尺(合現在12米左右),我想當麵羞辱他一番,叫他知道咱們楚國的威風,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這時,一個大臣在楚靈王耳邊嘀咕了半天,楚靈王一邊笑一邊連說:“好,好,這個辦法好。”
得到楚靈王的讚同,提建議的那個大臣馬上叫人在城門旁邊挖了一個五尺高的小洞,等晏子到來時,他們就可以故意把大門關了,想讓晏子從小洞進城。
晏子出使楚國那天,走到小洞前看了看,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進。今天,我是出使楚國,不是出使狗國。請問我是來到了狗國呀,還是來到了楚國?”這一問鬧得楚國的大臣們誰都說不出話來,隻好打開城門,迎接晏子進城。
晏子見到楚王,楚王笑嘻嘻地說:“怎麼,齊國沒有人了嗎?”
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諷刺他個子矮,但他卻不動聲色地回答說:“您這是什麼話!單是我們齊國首都臨淄,就有七八千戶人家。街上的行人擠得肩膀挨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您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說:“既然有這麼多人,為什麼要派你這樣的人出使到我們堂堂的楚國來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這您就不知道了。我們齊國派遣使臣有個規矩。對方要是個上等國家,就派一個有本事的人去;對方要是個下等國家,就派一個無能的人去。我就是個無能的人,所以才派我到你們楚國來。”幾句話說得楚王張口結舌。
不久,晏子又要出使楚國,楚王又和左右的大臣們商量:“我這次一定要當眾耍笑他一下,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一個大臣又在楚王跟前如此這般地說了一番,楚王聽了連說:“好,好!到時候咱們試他一下。”
沒幾天晏子到了,楚王安排了酒席招待他。大家正喝得高興的時候,隻見兩個吏卒綁著一個犯人來到楚王麵前。楚王故意問:“這個犯人是哪國人?犯了什麼罪?”吏卒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盜竊罪。”楚王看了看晏子,笑嘻嘻地問晏子:“齊國人都善於偷盜嗎?”
晏子從容地站了起來,不慌不忙地回答:“我聽人家說,橘子生在江南一帶的叫做橘,又大又甜;假如把它移到江北一帶,就變成枳了,又小又酸。它們的葉子很相似,果實的味道卻完全不同。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兩個地方的水土不同啊!現在這個人,生活在齊國的時候並不偷盜,到了楚國就偷盜,是不是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盜啊?”
楚王聽了,臉羞得通紅,心想:“晏子真了不起啊!我想耍笑他,沒想到,反叫他給耍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