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尚是漢文帝時期鎮守邊關的雲中太守。他英勇善戰,對如何指揮部隊打仗非常有經驗,在隊伍的訓練方麵也有獨特之處,因此常常立下戰功,在朝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由於他的原因,以往常常前來襲擊漢朝邊境的匈奴也不敢再來了,邊境上一片安寧,百姓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有一次,魏尚奉命去攻打盜匪,在報戰功的時候,誤報了六個敵人的數量,結果竟然被朝廷以冒領戰功的名義關押了起來,送回京城的監獄準備受審服刑。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匈奴立刻發動了對漢朝的襲擊,而接任的守軍將領因為沒有魏尚的本領,使得漢軍節節敗退,百姓再一次陷入了戰亂之中。
漢文帝在接到邊境的戰報之後,心裏十分焦急,也派不出什麼可以擔當這個抗敵重任的大將,這讓他心裏很鬱悶,於是就派人駕著車在京城裏漫遊散心。當漢文帝路過朗暑的時候,一位老人前來拜見漢文帝,這人就是馮唐。
馮唐曾在漢朝當過郎官,本來已經年老退休了,可是當他聽說鎮守邊關的大將魏尚因為一點小小的錯誤,就被漢文帝關進監獄了,心裏非常著急。他知道如果魏尚不在邊關的話,匈奴一定會乘虛而入進犯邊境,可是自己已經退休了,很難有機會接近皇上向他建議放了魏尚。正在他著急的時候,得知漢文帝正駕車在京城遊玩,於是就立刻前來拜見皇上,希望能為魏尚說情。
當漢文帝知道馮唐的祖先是趙國人之後,就讚揚起趙國當初的名將李齊,認為這員大將十分勇敢,而且對自己的國君十分忠心,馮唐聽了以後卻搖搖頭說:“這李齊雖然勇敢,但是比不上廉頗和李牧。”文帝聽後感歎說:“如果我有這樣的大將,就根本不用擔心小小的匈奴了!”馮唐前來拜見漢文帝的目的就是替魏尚求情,現在見漢文帝把話說到這個地步了,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立刻給漢文帝叩了一個頭說:“皇上憂心匈奴對邊境的危害,希望能有像廉頗和李牧那樣的將領為國分憂,可是皇上,你知不知道,就算是你擁有了那樣的將領也不會重用的。”漢文帝一聽十分生氣,一甩袖子就走了。馮唐知道,以漢文帝的性格,他是絕對會再找自己問清楚的。果然,過了不久,宮裏一名太監就將馮唐帶進了宮。馮唐再次見到漢文帝時,漢文帝和顏悅色地對馮唐說:“老先生,聽了你的話,我一時生氣就走了。是我不對。現在可不可以請老先生將話的意思給我解釋清楚呢?”馮唐見漢文帝如此謙虛,就對漢文帝說:“皇上,想當初那些賢明的君主在派遣將帥出征的時候,都會舉行非常隆重的儀式,並會親自給將帥推車,將大印親手交到將帥的手裏,同時還授權給將帥,對於軍隊中的功過獎罰全由將帥做主,君主是不會參與其中的,就連皇上讚賞的李牧將軍在鎮守邊關的時候,趙王也授權他全權處理邊關的一切事務,隻需向君主報備一下就可以了,而現在皇上您能不能那樣去器重和信任鎮守邊關的將帥呢?舉例來說,雲中太守魏尚,在軍隊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威望,就像當初趙國的李牧將軍一樣,有他鎮守邊關的時候,匈奴兵什麼時候敢過境來搶劫呢?魏尚隻不過是在報軍功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小小的疏忽,致使數量上有一些出入,可是他的錯誤和功勞相比,簡直就小得不可比。可就是這樣一個小小錯誤,您竟然將這員大將關進了監獄!這樣一來,邊關的軍隊和百姓失去了依靠,而幫匈奴去掉了一個威脅,所以我認為,就算是廉頗、李牧他們在您的身邊,您也不會重用他們的。”
漢文帝聽了馮唐的話之後,認為很有道理,對自己當初做的決定感到後悔,於是立刻寫了一封詔書,讓馮唐帶上,去監獄將魏尚放出來,將魏尚官複原職,仍然派他鎮守邊關。這樣一來,匈奴又不敢來侵犯漢朝的邊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