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吳國有個著名的畫家叫曹不興,擅長畫龍、虎、馬和人物。傳說,有一年十月,吳王孫權在青溪遊玩時,看到一條赤龍由天而降,在水麵上飛行,便讓曹不興把龍的樣子畫下來。曹不興畫出的龍栩栩如生,得到孫權的讚賞。

有一次,孫權召曹不興進宮,讓他畫一幅屏風,還特地準備了上等的作畫絲絹。曹不興命人展開絲絹,備好筆墨,凝神片刻後,心中便有了完整的構思。接著,他提起筆來,在絲絹上揮毫潑墨,走筆如龍。畫到盡頭處,曹不興不禁有些忘情,手勢也越來越大。忽然,隨著手腕的運動,一滴墨汁甩了出來,落到了絲絹上。旁觀的人都呆住了。這可怎麼辦?這滴墨不僅使整幅畫前功盡棄,關鍵是,如果讓孫權知道畫絹被弄髒了,不能按時完成任務,說不定會惹來殺身之禍。

曹不興提著畫筆,看著畫絹上那滴醒目的墨點,整個人都傻了。重新畫一幅已經來不及了,況且也沒處去找同樣的絲絹,隻能想辦法彌補。曹不興眉頭微蹙,腦子裏飛快地轉著各種主意。片刻後,他眉頭舒展,想出了一條妙計。隻見他提筆在那個墨點上點畫了幾下,眾人紛紛拍掌稱絕。

畫作完成了,曹不興呈給孫權看。孫權命人將畫絹打開,走上前去欣賞。隻見整幅畫布局完整,妙趣天成,孫權邊看邊點頭稱讚。忽然,孫權看到畫絹上停著一隻蒼蠅,就揮了揮衣袖,想把它趕走。誰知那蒼蠅卻紋絲不動。孫權不由覺得奇怪,俯身仔細察看,才發現那隻蒼蠅並非真的,而是畫上去的。孫權忍不住仰頭大笑,讚歎說:“曹不興真是妙筆聖手,連畫的蒼蠅都這麼栩栩如生!”隨即命人重賞曹不興。

曹不興這才鬆了一口氣,原來那隻蒼蠅就是他由墨點改畫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