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醫學家,被後人稱為神醫。他也是我國醫學史上第一個施行外科剖腹手術的醫生。
華佗的父親也是一名醫生。華佗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在一旁看自己的父親給病人看病拿藥,因此對醫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是在華佗七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留下他和母親相依為命,母子倆的生活越來越困難。為了不耽誤兒子的未來,他的母親決定將華佗送到他父親的好朋友,一名姓蔡的醫生那裏去學習,讓兒子將來也能像他父親一樣治病救人。當母親帶著華佗找到蔡醫生時,這位在當時也是有些名氣的醫生很高興地接待了他們。當聽說華佗母親準備讓華佗在自己這裏學醫的時候,這位蔡醫生卻有點猶豫了,並不是他不願意幫助華佗,他是自己好朋友的兒子,自己當然應該幫助他,可是學醫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學醫的人聰明靈活的話,就能夠很快學好醫學知識並運用於實際當中治病救人,可如果學醫的人頭腦呆笨不靈活的話,最多隻能學到一些醫學的理論知識,如果要運用到實際中去的話,很可能會出現問題,甚至是誤診,嚴重的可能會醫死人的。因為知識是死的,而患者的情況卻是千變萬化的。
蔡醫生看著華佗母親期望的眼神,決定要先考一考華佗,如果他夠聰明,那麼自己一定會收下這個弟子,好好教他;如果這個孩子沒有聰明的頭腦,那麼就隻好讓他去學別的。這不僅是對將來的患者考慮,也是對自己的好朋友負責。
於是,蔡醫生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華佗的母親,華佗的母親認為這種考慮很有道理,就同意了蔡醫生的建議。蔡醫生看著小小年紀的華佗,說:“孩子,今天我要考一考你,如果你能通過考試,我就收你當徒弟;如果你不能通過,我可是不收的,你知道嗎?”華佗點點頭,對蔡醫生說:“請老師出題吧。”蔡醫生看著門外在桑田裏摘桑葉的徒弟們,對華佗說:“你看那桑樹上麵的桑葉長得如此之好,可太高了孩子們夠不著,又爬不上去,你有什麼辦法可以將那上麵的桑葉摘下來嗎?”華佗看了看桑樹,想了想,對蔡醫生說:“請老師給我一根長繩子,我就能摘下那上麵的桑葉。”蔡醫生答應了,叫人找來一根繩子給了華佗。隻見華佗站在樹下,在繩子的一端拴上一顆石頭,然後用力往上扔,石頭帶著繩子繞過了樹枝又落了下來,華佗將繩子一拉,樹枝就被壓了下來,這樣就可以摘到桑葉了。蔡醫生點了點頭,覺得這孩子還不錯,善於觀察事物動腦筋,不過自己還得再考考他。於是蔡醫生對華佗說:“這個問題解決得不錯,不過,我還得再考考你,怎麼樣?”華佗回答道:“那麼就請老師再出一道題吧。”蔡醫生想了想,一時也想不出什麼難題來。這時,一名弟子來報告說外麵的坡上有兩隻山羊打起架來了,誰也分不開,請老師去看一看。蔡醫生眼睛一亮,就對華佗說:“這樣吧,我們一起去看看,看你有沒有什麼辦法將這兩隻山羊分開。”華佗跟著蔡醫生來到外麵,見那兩隻山羊已經鬥紅了眼,四隻犄角死死地抵在一起,分也分不開。徒弟們見老師來了,紛紛上前去告訴老師說這兩隻羊已經打了好一會兒了,本以為是在鬧著玩的,誰知越打越厲害,現在大夥怎麼拉也拉不開。蔡醫生看著華佗,沒有說話,華佗知道老師是叫自己想辦法,要考考自己。這個題可比剛才那個難多了,自己力氣小根本不可能硬讓山羊分開,隻能想辦法智取了。他看著那兩隻紅了眼的山羊,都在喘著粗氣,似乎已經累了。聰明的華佗仔細觀察之後,有了一個好辦法。他伸手在路邊抓了兩大把青草,走到山羊的麵前,將青草放在山羊的鼻子邊晃了晃。青草的清香味飄進了山羊的鼻子裏,兩隻鬥得筋疲力盡的山羊立刻分開了,都轉過頭來大口大口地吃起草來,哪有時間再打架呢?大家見華佗小小年紀如此聰明,都覺得他太了不起了,蔡醫生也滿意地笑了,這麼聰明的孩子如果不做自己的徒弟就太可惜了。
就這樣,蔡醫生收華佗做了自己的徒弟,並把自己所有的本事都教給了華佗,而華佗不僅將老師的本領全學會了,而且還自己不斷地總結了許多新的方法。他的醫術越來越高,越來越精,最後終於成為一代名醫,成為曆代醫學家的榜樣和楷模。